东北网8月22日讯(记者 许诺 王亮 安泽 陈显春 刘星驰)冰趟子,原名黑风口,位于黑龙江省通北林区冰趟子林场境内,属小兴安岭山脉,有常年流淌的山泉,冬天泉水从山上流下来,在山路北面形成一层层、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冰甸子,当地人称之为“冰趟子”。

东北抗联将士与日伪军作战中,根据敌情,利用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化,取得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骄人战绩。冰趟子战斗就是其中典型的战例。
日前,白山黑水寻“红”记采访团一行步入深山中的“冰趟子”,追忆抗联战斗历史。在“东北抗联冰趟子战斗迹地”纪念碑前,通北林业局冰趟子林场原副场长范建军为采访团讲述了冰趟子战斗始末。
1936年冬天,日本关东军对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的东北抗日联军展开了疯狂的“大讨伐”,北满抗联司令、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做出应对部署,亲率部队远征。
1937年初春,赵尚志率远征部队200余人在通北林区山里与尾随的700余敌人遭遇。抗联行军到冰趟子,在伐木工人空留的木房宿营休整。山泉水流在山沟里,形成一片冰川,赵尚志命令战士们在沟两边的山坡上用冰水浇筑工事,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敌人。3月7日,敌军扑来,遭到抗联战士的迎头痛击。此役日伪军死伤300多人,抗联部队牺牲7人,缴获大量物资。

冰趟子战斗是赵尚志将军指挥抗联三军建军以来与日军作战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也是东北抗联斗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战役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北满抗战军民的士气,也为抗联部队继续西征开辟了通道。
2004年冬,为了纪念这场战斗,抗联老战士李敏受陈雷、王明贵两位同志的委托,到冰趟子战迹遗址处立下石碑,石碑上面镌刻“辉煌战绩百世传扬”八个大字。
在讲解过程中,深山密林里的蚊虫多得让人睁不开眼。很难想象80多年前,抗联战士在这里是如何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守在密林埋伏对敌作战的。如今,这座深山密林保存完好,山泉缓缓流淌,静静地见证季节交替岁月变更。
“我们挖掘红色历史,要让红色历史‘红’在当下。”范建军说:“冰趟子战斗在人数少,装备差的不利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讲好红色故事是我们的职责,勿忘历史、勿忘先烈,要把东北抗联精神好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