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8月27日讯 高高的个子、微驼的背,第一次看到他,给记者的印象就是乐观开朗。问他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没有问题,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什么都不缺。”从不抱怨,踏实肯干!这就是集贤镇黎明村贫困户刘子荣在集贤镇扶贫干部心里的形象。
勤劳的刘子荣本不该是贫困的。但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刘子荣在打工的过程中,被机器上的皮带卷入了正在运行的机器中,造成全身大大小小的骨折几十处,光是病危通知书就签了三次!值得庆幸的是,刘子荣挺过来了,不过手却落下了终身的残疾。每次弯腰、抬手、干一些简单的家务都显得极其艰难,老两口租住在其亲戚家里,生活过得极其节俭。
随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刘子荣一家被识别为集贤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首先得到解决的是他们家的住房问题,经集贤镇政府研究决定,让刘子荣两口搬到幸福大院的一处住房,搬入新居的他们换了新的炕革,把玻璃擦的锃亮,把屋里屋外收拾的一尘不染。看着干净整洁的屋子,老两口饱经风霜而封闭的心房也再一次的打开了。
搬入新居的刘子荣再次鼓足了劲儿要脱贫致富,每每想到好的项目,看看自己的身体却又是叹息一声不再打算。正在这时,集贤县检查院的帮扶队伍来到了他的家里,他们很自来熟,进门便是“大爷”“老哥”的叫着,几次来往在了解他的情况后,提出了帮助他发展木耳养殖的想法,经过帮扶人的分析,刘子荣觉得木耳养殖正合适自己的情况。说干就干。2019年的春天,刘子荣满怀希望的种下了300椴木耳,正所谓“干一行、钻一行”,刘子荣每天都要在心里记述一遍帮扶人交给他的技术要点,上午拉上遮荫网,下午再拉开……日复一日,终于等到了收获的季节,在刘子荣的精心照料下,他的木耳丰收了。帮扶人再一次来到了他的家里,出谋划策、多方协调,帮助他打开了销售市场。刘子荣一遍一遍数着这浸满了自己汗水的火红色的钞票,像是握住了一团火,让他整个人都热了起来。
干劲十足的刘子荣在木耳的休眠期搞起了庭院养殖,在他家的院子里养上了十几只大鹅、小鸡。终于在2019年底,刘子荣一家成功脱贫了。帮扶人来看望他,他一边往帮扶人的手里塞着瓜子一边说道:“都吃点瓜子,我现在已经不是贫困户了,虽然钱挣的不多,但都是我自己挣的!”
2020年4月份,集贤镇举办了首届扶贫知识竞赛,只有小学文化的刘子荣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决定参赛。他有些急迫地对集贤镇的扶贫干部们说道:“党和国家没忘了我,帮我过上了好日子,我绝不糊涂,有什么扶贫政策我都知道的!”比赛当日,刘子荣积极答题,必答题目全部回答正确,抢答环节也答对3道题,帮助贫困户队伍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而刘子荣本人也被评为集贤镇脱贫光荣户,由镇党委书记亲自颁发证书。鲜红的证书被他摆到了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刘子荣摸摸头笑着说:“长这么大可从来没得过证书,这是第一次。” 思想的转变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变一个人,改变一个家庭。当集贤镇的扶贫干部再一次来到刘子荣家中时,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了他的转变,无论是他蹲在地上摘木耳,还是拿起饲料喂家禽,他的脊梁始终挺直,他的眼神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