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围绕三次产业发展稳工业抓项目保民生
2020-08-27 09:27:3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龙莎宣 姚建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8月27日讯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围绕“四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四个集中”战略。围绕三次产业发展,突出稳工业、促消费、抓项目、保民生,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激励保障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打好阻击战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

  全区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政治责任。认真抓好防输入风险排查,将境外和国内重点疫区来齐返齐人员作为排查重点,通过公安信息推送、网格摸排、行业监管、群众举报、干部联系群众“五道筛子”,开展网格化、地毯式、全覆盖的排查和登记,进行数据比对,全面核准锁定重点人员。截至目前,共排查重点疫区来返齐人员19510人,排查购买退烧药咳嗽药的人员6万余人次。

  认真抓好分类精准管控。强化“两站一场”管控,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每日深入辖区场站,对通风、消杀、测温、登记、安检等流程进行查验。设立3个交通检测站,24小时逐车、逐人排查,全面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甄别,有效降低疫情外来输入风险。严格小区“卡口”管控。严格执行“扫码验码+测温+戴口罩”制度,持续强化小区值守力量配备和居家隔离人员日常监管,确保24小时无死角。同时,成立联合督查组,每天对小区“卡口”、居家隔离人员等情况进行暗访检查,采取“一次通报、二次约谈、三次问责”,压紧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全面抓好重点场所管理。加强老年公寓等社会福利机构监管,建立“1+4+1”责任体系,每个养老机构由1名区级包保领导加1名民政局联络员、1名街道负责人、1名社区包片干警和1名区内志愿者负责,1个纪委监委巡查组负责全区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巡查工作,对全区17家养老机构实行24小时严格值守。加强商超、店铺等场所监管。与营业场所负责人签订防范责任书,持续检查和督促辖区内农贸市场、商场超市、药店、市场,特别是恢复堂食的餐饮从业人员、进店人员严格落实扫码、验码、测温、消毒、通风、分餐等措施,全面杜绝人员聚集现象。加强开复工复产企业监管。在派出21名驻厂人员基础上,以行业群体划分成立定向流动巡察组5组,实行定向巡查、实时监管,确保企业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加强学校复学准备。严格落实区级领导“1+3”包保体系,压实责任,强化管理。购买测温头盔、摄像头等设备,开发体温监测小程序,实现师生健康数据实时监测。加强集中隔离点监管,先后启用5家宾馆用于集中隔离使用,共配备了94名医护人员、26名管理人员参与人员监管、心理疏导、物资保障、安全运行等方面。全面加强院感防控。全面落实预诊分诊、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对20家属地医院严格执行“一患一诊室、一患一消杀、一患一陪护”制度,切实做到入院人员“四清”,最大程度降低院感风险。

  紧扣“百万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龙沙区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百万千”产业倍增计划,积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深入推进全市12个重点产业和全区3大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切实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确保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全区上下持之以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一产品质,发挥联享农业集团公司农业现代化服务业作用,组建农业市场化服务联合体,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围县区,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以乡村振兴为统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民宿经济、休闲体验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以“大民小柿子节”为突破口,借助网上带货等措施,叫响中国小产区大民蔬菜品牌;夯实筑牢二产基础,全区积极引导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挖掘疫情潜在商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新产品、新项目研发生产,对冲主业订单减少造成的损失,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华工机床研制的世界首条智能化试样加工检测线单套设备售价1700万元,首批设备已成功发往宝钢。景宏石油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突破口,遥感导向系统样机已经下线,北坤高分子和鹏力科技、华工机床、永裕肉禽抢抓疫情催生的商机,新上熔喷布生产原料和口罩生产线,有效缓解企业运行压力;巩固壮大三产优势,始终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龙沙区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方案》,大力发展“八大核心产业”,着力培育数字农业、工业智能服务、电商孵化、仓储、冷链物流、服务外包等“N个优势领域”,形成全市覆盖、辐射周边省市的产业优势,努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运行良好,银盛业金融服务外包公司今年订单大幅增加,1-5月已实现营业收入1470万元,带动就业760余人。禾速传媒自3月复工以来已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带动线上线下就业近500人。创新思路推进的齐齐哈尔市5G视商科技产业园,业态新颖、模式超前,发展前景看好。鹤城公园主题游乐园已正式开园。

  全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新开工睿涛水环境生态旅游综合(棲凤湖)项目、仁和生物萃取技术研发及产业孵化项目、联享农业现代服务产业园项目等15个。项目预计总投资33.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8亿元,已完成投资0.3亿元,投资完成率4.17%;续建文化大都会项目、齐齐哈尔奥悦冰雪体育运动公园项目等11个已全部复工,项目总投资32.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93亿元,已完成投资1.65亿元,投资完成率23.8%。

  坚持全面谋划、系统推进原则,积极抢抓国家加大政府债券投放力度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债券项目谋划。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组织研究,成立政府债券谋划推进专班,分管区级领导带领专业团队和街道部门逐项研究分析、反复推敲方案,初步形成了全区债券项目库,共计78个项目,总投资110.26亿元,其中:谋划专项债券项目33个,谋划一般性债券项目45个。

  立足惠民生社会事业持续优化

  巩固提升社会保障工程。突出抓好困难群体救助,上半年为3509户城乡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1148.5万元,为46户特困分散供养人员发放补贴31.2万元;积极开辟绿色通道,为48户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救助补贴13万元,为292人发放物价补贴71.7万元,切实保障疫情期间困难群体生活。全力抓好重点群体保障工作,累计为4464名失地农民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已有2420人享受退休待遇。已为1130名退役士兵办理“两险”接续手续。

  巩固提升宜居工程。以改善基本功能为重点,今年重点抓好8个小区和1个单散片区,共计282栋楼、14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居民百姓19350户。今年改造中涉及违建723处,已拆除672处;塑窗更换率达到95%,确保年底顺利完成改造任务。全年计划完成剩余68个小区,85栋单散楼封闭管理。按照全市违建拆除5年计划全力推进拆违工作,截至目前,拆除违建987处,拆除面积24906平方米。做好特困、三无人员、低保户、低收入家庭约600户的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完成全区3803套公共租赁住房的相关信息录入。全年计划完成5条市政道路拓宽和机场改扩建项目地段征收。计划回迁安置2900户。

  巩固提升城市环境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治理。结合春风、夏净、秋扫、冬清专项行动,主干道、次干道实现“五无五净四根清”。开展背街背巷脏乱差专项整治,全面清理背街巷道的垃圾死角、残土、污冰包及绿化隔离带的残枝枯叶。抓好城乡结合部薄弱环节和齐富、齐昂出城口等重点地段管理,落实专人清扫。深入推进城管中队下沉,开启城市管理新格局。实施物业奖补制度,督促物业公司做好居民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解决了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巩固提升社会事业工程。强化公共基础教育。全面提升公办幼儿园水平,年底前再创市级一类园2-3所。充分发挥齐师专、民办幼儿园九州教育的办园优势,分批分期探索“公建民营”的办园方式。以新城小学和第二十中学为试点,探索“公办民助”的办学模式。新建第三十四中学南校区,筹建永安小学南校区,完成新城教育布局。向上争取资金和利用民间资本1000万元,对部分中小学教学楼进行维修改造,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调整充实区疾控和卫生监督人员队伍建设,努力破解狂犬疫苗接种难、精神障碍患者保障难等问题。争取2800万元国投项目资金,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建设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集疾控、监督、妇幼、检验检测于一体,硬件设施完善的公共卫生综合楼。提高辖区二级医院核酸检测能力。强化基层医防融合,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3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0%。协助鹤城公园主题游乐园、齐齐哈尔市棲凤湖水珍禽救助保护中心及生态资源开发项目申报国家级AAAA级景区,创建龙沙旅游品牌。

  全力保障居民就业。一是新产业项目带动。通过文化大都会、鹤城主题公园、仁和翔鹤等产业项目提供就业约2600人;通过开发房地产项目、机场扩建项目、道路拓宽改造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提供就业2500余人。二是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带动。开发就业岗位近2800个,提供就业10000余人。三是公开招录和购买服务带动。计划招录公务员25人,“名校优生”98人,“丰羽计划”6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入政务中心窗口服务人员36人,解决90年代非师范电大委培生就业20人,招聘公益岗位综合防控员260人。四是新媒介及大众创业带动。培育5G视商新业态,打造网红经济,利用联享农业、禾速传媒、忆影传媒、5G视商产业园、线上大卖场等提供就业人数4200余人;依托创客孵化园、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5家孵化基地,借助“互联网+”开展创业创新,孵化大学生等创业者168人,带动2000余人就业。

  打好组合拳政府改革全面深化

  聚焦经济、民生、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大力深化政府改革。大力改善营商环境。重新整合区政务服务中心空间,增加开放46个窗口,形成一楼公共服务大厅、二楼行政审批大厅、三楼企业主题式服务大厅的格局,提高办事效率。完善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将涉及8个部门117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下沉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群众“就近办”比例显著提高。切实提高网办知晓率和普及率,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08%,网上实办率达到90%。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严格落实“五零”服务承诺,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就近入学、阳光分班,消除“大班额”,小学课后看护率达96%。为280名学生落实国家和省免助学政策。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动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建立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治理清单,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所领办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力推行“两个创建”“两个打造”,即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区,打造龙沙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江安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试点“吹哨报到”改革。进一步优化更新“e网通”指挥平台系统,准确界定街道与行业部门职责边界,构建切实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群众自下而上吹哨、街道部门报到,进一步精准快速地解决群众身边个性化问题,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