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采油九厂电力维修大队用行动兑现承诺
2020-09-02 10:52:22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魏国栋 于佳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涉水扶正线杆。

  检修线路。

  8月27日下午5点多,“巴威”台风裹挟着来自东南太平洋的水,降落在采油九厂龙虎泡作业区。

  采油九厂电力维修大队外线一队驻扎在杜尔伯特草原腹地,员工们在板房里静静等待台风的到来。只见这雨从淅淅沥沥到刷刷刷,小雨逐渐转成中雨。“看这架势,风不会很大。”队长李江涛看了看天说。

  之前预测“巴威”将至,外线一队就做好了准备,队长、书记、副队长开了专门会议,事先做好应急预案,备好应急器材,安排好抢险人员。风雨来袭,这群电力人毫无畏惧,一路向前。

  大队团委书记、二班班长于佳恒说:“我们电力维修大队的口号是‘只有停电的线路,没有停顿的服务’。事先做好万全准备,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

  外面风雨不停,板房里大家坐在一起静待。外线一队是一支过硬的年轻队伍,现有员工29人,其中党员14人,平均年龄32岁。主要负责采油九厂6—10kV配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共管理龙虎泡、敖古拉、葡西、泰来、龙西、致密油6个作业区。

  他们坚持实行线路承包管理,把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始终把提升检修维护质量、反习惯性违章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倡导“只有停电的线路,没有停顿的服务”文化理念,倡导“员工零违章,检修零缺陷,确保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使检修合格率100%、员工操作零失误,线路跳闸率控制在7次/年.百公里以下,事故率控制在4次/年.百公里以下,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为油田生产提供了安全优质的电力保障。

  这个队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油田公司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以及采油九厂先进小队、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雨,始终没停。入夜,记者在板房里睡得不踏实:不是因为条件艰苦,而是时刻准备和大家一起抢险。

  外面,风一直刮,但不猛;雨一直下,但不大。看来所谓的台风,到了大庆,老实了。

  一夜无事。

  第二天早上5点多,风大了些,但也不是大家想象中台风的样子。只不过树梢大动,摇落一院树叶。6点半,于佳恒和队员们开始在辖区巡查,看看到底咋样。

  一切如常,没咋样。

  “那个杆,前阵子扶正的,这次风雨中坚挺住了。”于佳恒指着一根泡在水中的线杆说。他口中的这个杆,是之前抢险扶正的。

  8月5日上午8点,负责雨季驻前线工作的外线一队二班接到一项特别的任务:哈尔温区块哈甲干线低洼地带出现严重的歪杆!

  20多分钟的时间,一支由副队长刘善禹、班长计玉武带领的6人抢修小组,奔赴故障现场。

  到了现场,众人发现,问题要比想象中严重得多。本来就是积水地段,连天的雨水冲刷,致使杆根沙石流失,线杆严重倾斜,已经濒临倒塌。可开阔形水面、齐腰深的积水和近百米的距离,让抢修小组犯了难。施工设备无法靠近,没有机械进行吊装,而问题线路又是干线,涉及井位较多,一旦发生电杆倾倒,不但会对油田生产造成损失,还有可能发生伤人甚至亡人事故。

  认真分析完现场情况的刘善禹副队长,起身扛起了抢修用料。

  水位太深,穿戴防水护具反倒危险,身为共产党员的刘善禹和计玉武,率先跳入水中。

  “党员先上,预备党员也不能落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修工作!”在刘善禹和计玉武两名老党员的带动下,抢修队员纷纷响应。

  近百米的距离、齐腰深的积水、笨重的抢修用具、沉重的沙石袋,抢修队员脚踩淤泥,往返数次,才将全部抢修用料运到故障现场。

  2.5米长的钢签要打到地下2米深处,可1米多深的积水影响了工作进程,抢修队员凭感觉向水底抡起大锤!

  一根、两根、三根……为了巩固地锚的强度,11根钢签被6个人生生地打入水下2米多深的位置,而铁柄的大锤也将6个人的手掌磨出了水泡。

  连接钢签,组成地锚,近20米的钢丝绳,十几处连接点,抢修队员数次潜入浑浊的水下,将整个地锚网完整地连接在一起。

  近3个小时的忙碌,还只是准备工作……

  两人一组拉动链条扶正线杆,刚硬的链条将手上的水泡磨破,可看着两名默默工作的老党员,在场的员工没有一人抱怨。

  8月5日下午2点,歪杆被扶正,11根地锚的拉线将线杆牢牢固定在水中,20袋百斤重的石子稳固了杆根的强度。

  5个小时的忙碌,一场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克服了恶劣条件,依靠员工经验和智慧避免了油田生产损失、保障生产安全的抢修任务,圆满完成!

  说完这个事儿,于佳恒笑了:“多亏平时有准备,就算风大也没事儿!”

  8月28日8点多,忐忑了一夜的员工们返回队里吃饭。大家庆幸“巴威”给面子,本辖区没咋地。队长李江涛正给另一个班打电话:“雨一停就上人,把齐家北那个变压器修好。那是一口高产井,别给人家耽误产量……”

  “巴威”成“巴微”,台风也不“疯”。副队长张凤轩挺高兴:“管他台风来不来,咱做好准备就没事儿!”

  台风在哪里?台风啊,在油田电力人的心里。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