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用心做足庭院经济 用情做好精准帮扶
2020-09-11 11:00:00 来源:牡丹江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9月11日讯 9月,正值农忙丰收时,在海林市佛塔密村的扶贫车间里,总会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或挽袖参与劳作,或埋头整理材料,或与村民同甘共苦挥汗深耕,或一起分享玉米、豆角“双丰收”的喜悦。

  作为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派驻牡丹江海林市佛塔密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的付雪飞,她从2018年2月开始,扑下身子,走村入户,访疾苦、送政策、排纠纷、解民忧,真情付出、真心服务,始终忙碌在扶贫一线,为加快佛塔密村、西街村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访村情、知民意理清扶贫助困思路

  “从2017年6月以来,我们公司就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扶贫工作。经过走访,我们发现留守老人年纪大没有劳动力、患病在身是村里这36户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付雪飞告诉记者,经过她积极与海林市柴河镇、山市镇对接联系,确定了佛塔密村、西街村的36户贫困户为扶贫对象,并对其进行走访调研,掌握家庭收支情况,了解实际困难,建档立卡。

  为熟悉佛塔密村的村情民意,尽快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付雪飞加强与村委会的沟通联系,带领工作队深入乡村、田间,与村民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村民同劳作、同耕耘、同收获。佛塔密村贫困户李玉秋告诉记者,她有一个长期卧床养病的儿子,为了给他治病把家里的积蓄都掏空了,一家人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村委会救济过活。直到付雪飞的到来,才给她带来了曙光。如今,李玉秋在付雪飞的全程扶助下,利用自家的小院搞起了养殖业,实现了守着家门口就脱贫的愿望,脸上的愁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幸福的笑容。“今年6月中旬,我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付书记了解情况后,个人出资为我购买喂鹅雏的玉米3000斤,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望着自家准备出售的鹅和鸡,她高兴地和记者讲述着自已脱贫的经历,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敢创新、勇担当提升扶贫“造血”能力

  “扶贫不但要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更是要变‘输血’为‘造血’,扶起贫困户的精气神。”付雪飞经过前期调研,多方联系,与海林市柴河镇、山市镇合作,一起引进贷资入企、1+N收益、豆角种植加工、马铃薯托管、鸡鸭鹅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全面开展推进扶贫工作。

  2018年底,付雪飞在牡丹江海林公司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员工捐款的方式与柴河镇、山市镇联合一起出资2万多元,帮助山市镇西街村其中7户特别贫困户与海林市薯缘粮食种植产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帮助柴河镇佛塔密村其中16户贫困户与永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从选种、种植、收获、销售都由合作社负责,贫困户坐家里等分红的马铃薯托管、豆角种植加工扶贫项目。

  “我们合作社将豆角和玉米种植在一起,既节省土地又省人工,今年地里的玉米和豆角都是大丰收。我家在付书记的帮扶下,去年一年人均收入已经达到6000多元了!”在佛塔密村贫困户徐淑萍的家里,全家人围坐在小院内做着玉米脱粒的农活,善于言谈的徐淑萍边忙边分享着自家脱贫的喜悦。

  架金桥、解难题助力大美乡村建设

  “作为扶贫干部,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是责任!有困难才叫攻坚,没有困难要我这个包村干部干嘛呢?”付雪飞自接到兼职第一书记的任务后,始终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和扶贫组的其他成员。在扶贫路上,付雪飞以用定学,学以致用。她从完善扶贫档案做起,详细了解全村贫困人群情况后,结合“产业增收、转移就业、教育扶智、金融扶持、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等扶贫政策,制定“一户一措”扶贫方案,因户施策。

  2019年,付雪飞在一年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扩大家庭养殖规模、改善劳动工具、继续扶贫扶智介绍就业、成立扶贫车间、发动员工集资捐物扶助、鼓励子女增加赡养力度”等7项帮扶措施。“一系列措施推行后,公司党委和村委会都觉得投资不多,收益不错,村民们也非常满意。”付雪飞对记者说起自己与扶贫组成员一起在扶贫路上,成长、成熟的经历。

  今年4月份,付雪飞带队两次遍访家里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鼓励他们搞家庭养殖的同时,积极参与扶贫车间劳作的双重致富政策,成功签下8份养殖合同和扶贫车间劳动合同。“前两年村里自来水泵房出现泵水问题,付书记协调供电所为我们改造泵房用电线路,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佛塔密村党支部书记陶亚林介绍说。付雪飞在兼任第一书记期间,为村子催办低压线路改造进度,改善全村安全用电环境;定期组织供电所人员为贫困户进行安全用电宣传和安全用电检查30余次,无偿维修18次。

  “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是我们种植产业一点也没受到影响,玉米、豆角的产量都上去了,原有的加工车间就不够用了,在电力部门和村委会的帮助扶持下,我们扶贫车间扩建项目已经如期投入使用。现在,合作社里的贫困户人均收入都已经达到6000多元。”海林市柴河镇永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同胜道出所有脱贫人员的心声。

  “佛塔密村和西街村的36户贫困户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在公司开展的一系列利民惠民的帮扶举措助力下,早已脱贫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刚刚忙完农活的付雪飞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笑着对记者说。

  用心帮助每一户、用情感动每一人,两年半来,付雪飞用实际行动,将牡丹江供电公司开展的一系列利民惠民悦民的帮扶举措送到两个村子,点亮36户贫困家庭的心灯,赢得了佛塔密村、西街村村民的交口称赞,为脱贫攻坚和大美乡村建设贡献了电网人的满腔热忱和赤子情怀。连续多年,牡丹江供电公司海林公司获得“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付雪飞获得“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