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讯(陈丹华 田畅 记者 那鹏翔)几年来,在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的农家小院、田间地头、产业基地,总有这样一群人的身影:
他们坐在老百姓炕头上聊家常,一起干农活,把这里当成家;
他们夙兴夜寐,风雨来、雪里去,不说苦、不怨累;
他们对待贫困户就像自己亲人一般,帮助贫困户创产业、谋出路……
他们,就是当地百姓口中所说的“像亲人一样的好干部好哥们儿”——驻村扶贫工作队。
依安县共有驻村扶贫工作队149个,其中省里选派5个,市里选派4个,县里选派45个,乡镇选派95个,实现了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全覆盖。
扶贫济困解难题,砥砺前行创佳绩。“过去我总是拿去痛片当成万能药,哪难受就吃点,也不知道自己有啥病,这些干部来了以后给我量血压,测血糖,才知道自己血压都185了,真的太危险了,这些孩子救了我的命啊!”提起驻村工作队的干部,中心镇向阳村七屯的73岁的翟纪昌大爷泪洒衣襟。翟大爷口中的“这些孩子”就是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驻依安县向阳村扶贫工作队。自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这支队伍在这里一待就是近4年,村里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家中,他们都去过,每一条乡间小路也都布满他们的足迹,这既出钱又出力的帮扶工作已经成为这些干部的日常,他们创建党日活动,制定村规民约,投资25余万元建设文化大院,亲手绘制扫黑除恶、乡村文化、红色党建等方面题材的特色文化墙,乡村的文化生活氛围也日益浓厚。
工作队还发挥自身优势,借助“智慧”医院,落实分级诊疗,实现“四级联动”。为帮扶村提供了1300余人次的在线问诊服务。组织百余名专家来村开展义诊30余次,惠及村民2000余人。省内首建了“3+@”即三级医院+县域医共体的医联体模式,推进优质资源下沉,为县乡村建立绿色转诊通道,促进了分级诊疗。用曾经的贫困户王克举的话来说:“看好了病,捡了一条命,还求啥,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好干部就是不一般,老百姓有福喽!”
在依安县像这样的工作队还有很多。双阳镇双阳村也有一支这样的队伍,他们来自黑龙江省教育厅。2017年以来,在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工作队协调相关单位为双阳村争取价值160多万元的教学和办公设备,用于镇直学校和镇村两级技能培训所需硬件建设。2017至2019年省教育厅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立项拨款600万元用于依安县职业教育中心特色专业的发展建设,并在培训上重点向贫困户倾斜。2019年秋季,工作队为镇中心校协调50万元操场改造资金和价值11万元的办公和学生生活设施。
为民情怀体现在工作中的点滴,辛勤的耕耘换来了满园花朵。提起驻村工作队,双阳村的王碧云看着操场上打球玩耍的孩子们这样说道:“这中心校的操场,以前坑坑洼洼,下雨后到处积水,别说学生上操了,就是走路都费劲,现在好了,都是水泥路面,这些干部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地做好事。”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干部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他们坚持日日入户,宣传医疗、教育、金融贷款政策3万余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帮助农户调整种植结构7500余亩,协调引进项目39个,争取资金1300余万元;培养新型经营主体13个、致富带头人162名;健全完善“三会一课”等制度110余项,党员驻村干部讲党课620余次,开展“固定党日”活动900余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9名;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74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