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讯(付英彬 记者 佘雨桐)随着线上支付方式的普及,扫码付款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线上支付功能被限,就如同出行没带钱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日,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通过冻结被执行人线上支付功能,快速执结一起案件。
2015年,关某、李某夫妇及儿子、儿媳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短缺,故向邻居徐某借款人民币10万元,并约定了借款期限及利息。借款到期后,关某等4人未按约定还款,随后又搬离住所地,徐某与其失去联系,无奈之下,徐某将关某等4人诉至林口县法院。
经法院审理,判决关某等4人偿还徐某借款本息10.9万元。判决生效后,关某等4人仍未履行给付义务,徐某于今年7月13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承办法官与申请执行人徐某取得了联系,经过沟通,得知关某等4名被执行人已离开本地,不知去向。经过执行干警多方走访也未查找到四人的下落。
线下找不到,不代表线上找不到。承办法官通过线上对4名被执行人财产进行了查询,并冻结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可是被冻结的银行卡内存款不足以偿还申请执行人徐某的借款。人找不到,钱又不够还,怎么办呢?
一次偶然的扫码支付,让承办法官想到大部分年轻人日常生活都会使用微信(财付通)、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进行交易,如果冻结其线上支付功能,不愁找不到被执行人。想到这,他立即启动相关程序,将关某的儿子关某某、儿媳赵某的微信(财付通)和支付宝进行了冻结。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关某某主动联系承办法官,表示其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功能无法使用,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麻烦。承办法官耐心地向其释明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被执行人法院将采取的执行措施,及失信被执行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后,关某某主动与徐某取得联系,经过双方商谈达成协议,关某某将执行款交到了法院。
徐某接到执行款后,激动地说道:“感谢法院,感谢法官,这钱我要了这么多年都没要回来,法官仅用了不到2个月就帮我要回了欠款,你们的工作效率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