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搜 索
哈尔滨市香坊区“十三五”期间抢抓机遇劲头足
2020-09-17 10:24:2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谭乐伟  司炳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9月17日讯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发展从无坦途,奋斗永无止境。今后的一段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也将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产业项目和城市建设为支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全力推进香坊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十三五”时期,是香坊区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是爬坡过坎、奋力前行的五年。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困境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

  五年的奋斗充满艰辛,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与关心支持,凝聚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聪明智慧与辛勤汗水,凝聚着全区人民的精诚团结与倾情奉献,凝聚着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共同奋斗。在此,我谨代表香坊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香坊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1.8万户居民实现“安居梦”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着力推进22个历史遗留棚改项目回迁安置工作,涉及居民近18000户,被征收居民实现了“安居梦”。

  2017年成立了棚改征收工作指挥部,从全区各部门抽调100余名精兵强将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遗留项目征收净地工作,迅速完成成高子、哈阿出城口等首批9个征收项目的净地任务,实现遗留棚改项目征收净地。

  面对22个棚改历史遗留项目不尽相同的成因,采取一个项目、一个解决路径、一套班子推进的“三个一”办法,逐个项目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寻求融资方式,落实后续建设资金,采取资产清算、政府垫资方式,实现部分项目早日回迁安置。特别是采取“破产重组”方式解决安埠商圈、电碳厂家属区重难点项目,开创全市乃至全省破解棚改遗留问题的先河。其中安埠商圈项目,2011年列入市棚改计划,涉及回迁居民1375户,面对项目开发单位资金链断裂、各方利益交织、法律关系复杂的特点,确定了“政府主导、利益者参与、第三方法律团队牵动、相关部门配合、法院裁决”的工作思路,对安埠商圈项目采取依法重整的解决路径,安埠商圈回迁安置问题得以解决。

  坚持将“早谋划、优机制,强统筹”作为推动棚改回迁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2016年实现文景街、煤管街项目建设;2017年实现联草街、民生头道街项目建设;2018年实现新合作供销广场项目建设。经强力推进、持续攻坚,2017年实现香通街、通乡街东侧、通乡街西侧、小中山路、502小区交付使用;2018年实现东巴安里、煤管街、联草街、民生头道街项目交付使用,2019年实现电碳厂家属区、铁东街项目、文景街等项目交付使用。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2%以上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的卫生和健康事业坚持在创新中深化、在深化中拓展,通过构建“四化四品三创新”卫生健康新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生活的新需求。

  破除“以药补医”顽疾,全面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启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实行《黑龙江省日间病历书写规范》、二级医院探视陪护等制度,人民医院新楼实现门诊入驻;加快医联体建设步伐,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化。在全市率先成立以省医院为龙头的香坊区卒中救治网络专科联盟,在全市首创成立以市五院为牵头单位的“香坊区护理联合体”等,全区医联体协会有会员单位66家,中医专科联盟核心单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实现制度化;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特色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2%以上,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3%以上,农村居民签约率达到82%。强化依法行政,实现卫生监督法治化。在全市率先实施重点涉旅单位签订《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承诺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

  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启动并叫响“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省级卫生标兵区”两大防控品牌;拓展中医药服务,叫响中医药品牌。加强全区63家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和感染防控监督执法专项检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比例大幅提高;加强妇幼保健和计生工作,叫响妇幼服务品牌。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

  创新构建医养结合大格局。出台《香坊区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打出组合拳,构建大格局。形成“大医疗+小养老”“大养老+小医疗”“两院一体”和“跨越空间”模式等。构建医疗机构与社会养老组织结合型格局。创新开辟家庭医生签约新路径。推出“家庭医生进网格”新做法。在全市率先启动创新建设“母婴港湾”项目。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42平方米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坚持“创新工作思路、建设精品工程、巩固绿化成果”的绿化理念,全面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建设生态宜居城区。

  五年来,全区城区新增绿地10公顷,新植树木10.4万株,新建了电碳路游园、香电街游园、松海路游园等6处游园,2020年又新建香绥路丁香游园等2处游园。平均每年投入彩化资金约1464万元,花卉种植面积约13.5公顷。2019年对香安街、苏顺胡同等7个“城市疮疤”改造项目实施了绿化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

  继中国亭园、香清园等主题公园先后建成投用后,在原松江生态园基础上改建劳动公园,并在园区内建设哈尔滨工运历史展览馆,新增了劳模塑像、劳模光荣墙以及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老旧机械设备等以劳动为主题的人文景观,形成以劳动为主题的生态公园。

  经过多年建设,全区现有公园、游园、广场52处,绿化街路242条,辖区内树木保有总量387万株。全区绿化面积2721余公顷,绿地面积2286余公顷,绿化覆盖率28.26%,绿地率23.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4.42平方米,一个个绿地、公园发挥着“天然氧吧”和“城市绿肺”的作用,“生态香坊”在赢得民心的同时,生态经济效应也得到凸显。

  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累计23亿元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社会稳定和谐。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结合城区水系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引导农民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食用菌、鲜食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有各类棚室2300亩,全区养殖业坚持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化养殖场7家;打造出两牛、生猪特色养殖两大产业。

  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开展线上技术培训农民1.28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全区拖拉机保有量较“十二五”期末增长5.35%;配套农具增长8.43%;耕整机保有量增长13.1%;播种机保有量增长31.07%;水稻插秧机保有量增长25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增长90%。

  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现有国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十二五”增长41%。绿色食品认证33个、有机食品认证22个。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时组建57个村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转移农村劳动力年均2.2万人,转移创收累计23亿元。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启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绿化行动、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

  建立166个“法律114”微信群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通过五年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七五”普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落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持和法律服务。

  公民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实现了“三个转变”:广大群众由被动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向主动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转变;由“信访不信法”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转变,遇事找法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由轻视法律、忽视法律向敬畏法律、崇尚法律转变。

  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五年来,组织开展妇女维权法治宣传、“3·15”法律宣传等法治宣传活动近400场次,举办“法律广场”和“法律大集”160次,现场咨询5万余人次。开通“香坊司法”微信公众号,为百姓提供最新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资讯1200余条。建立166个“法律114”微信群。建设全市首家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已接待法律咨询4200余人次。

  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明显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法律顾问制度得到完善;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形成一批带有区域特色的工作品牌。“法律进企业”形成规范化;“法律进军营”形成常态化;“法律进学校”形成特色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形成多样化。先后建成全市首条“法治文化一条街”、首个“法治文化长廊”、首个手绘“法治文化墙”……全区的法治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63个重点项目从“纸”上落地

  香坊区始终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命脉,牢固树立抓发展、抓产业、抓项目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空间布局优势,高起点谋划项目。一是强化项目责任落实。实行区级领导包保、联审会办、督导服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等措施,有效推进项目建设;二是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学习复制新区做法,借鉴容缺受理、承诺既开工、并联审批的办法,建立了绿色通道、精简了审批事项和办事环节;三是实现项目精准服务。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通过“一业一案、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全方位、零距离、高效率服务项目;四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债券、企业投资和社会资本,打好资本运作“组合拳”。

  据统计,2016年,哈市重点项目9个,当年完成投资22.8亿元;其中,总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2017年,省、市重点项目24个,当年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11个,总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2018年,省、市重点项目22个,当年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2019年,哈市重点项目14个,当年完成投资18亿元;其中,总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2020年,省、市重点项目20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5.5亿元。其中,省百大项目3个,总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

  2016年至2020年,全区共有63个哈市重点项目从“纸”上落地,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8个,30亿元以下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147.3亿元。核电汽轮机核心能力建设项目、伏尔加庄园、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等18个省、哈市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推进香坊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香坊区依托“三大动力”、综合保税区、铁路集装箱的优势,大力推动装备制造和食品产业、经贸物流产业、金融科技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促使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效能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谋划一批、成熟一批、开工一批”的良好局面,为全区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攒足后劲。

  39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办事不求人”

  2019年2月,香坊区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正式挂牌成立,以创新机制、再造流程、优化服务为重点,全力推进法治护航、清障提效、竞争中性、亲商践诺等七大专项行动,不断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香坊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市级下放的167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中,涉及香坊区承接的134个事项已全部有效承接。以“强街放权”为目标,在全区24个街镇建设了政务服务大厅,49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街镇,最大限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就近办”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全面铺开,全区368项入驻政务服务大厅的事项开通网上服务,16个部门254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制作成“高频事项二维码颗粒化清单”,企业和群众只要通过手机扫描所办业务在清单上对应的二维码,即可获知办事指南,实现一扫即查、一点即看,打造了香坊区“码”上服务特色品牌。政务服务审批流程不断优化,实现“只进一扇门”事项达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4%,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达27%。

  推出397个“办事不求人”事项,实现了政务服务全部“办事不求人”。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方法,便企利民工作实现新突破。创新推出“网上办、预约办、自助办、邮寄办”四项举措,以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复产复工提供支持和保障。

  建成并启用全省首个“24小时不打烊”的综合性全自助政务服务大厅,此做法入选2019年度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不求人”典型案例;创新推出“邮寄办”,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中国邮政合作,通过“免跑腿零付费”信封已办理政务服务业务2600余件次,日均办件量50余件次。

  “15分钟文化圈”正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积极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5分钟文化圈”正在全区逐步形成。

  重视对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十三五”期间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整合区域内特色景区资源,目前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已成为哈尔滨发展四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松松小镇、中国亭园、永泰世界、百年香坊火车站、伏尔加庄园等景点串连构成的哈尔滨旅游“黄金东南线”初步形成。

  深入挖掘区域文化潜力,精心培育“香飘万里”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展示香坊区的文化魅力,扩大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香飘万里”文化艺术节、生态养生文化节、“迷人哈夏”演出、“结对子、种文化”培训、香坊区“好歌大家唱”等20余项文化活动,累计开展4000余场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了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辐射力和宣传效应。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全民上冰雪、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机关干部徒步比赛、机关羽毛球等10余项活动,累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000余场次。

  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普通百姓,拉近文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十三五”期间,累计安装健身路径814套,健身场地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建有黛秀湖体育公园、大型文体中心、多功能社区体育场、乒乓球园区、篮球园区、室内健身屋等。全区现有综合文化中心107个、文化广场65个。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打造“书香香坊”。五年来,图书馆总藏量近11万册,年总流通人次增加近42万人次,图书超过80万册。

  引进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70个

  “十三五”期间,香坊区积极抢抓各类发展机遇,主动将招商引资工作融入“龙江丝路带”“深哈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哈长城市群”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中,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先后组织召开了“春夏秋冬招商会”、京哈(香坊)跨区域协作推介会、“引智前海聚力香坊”前海·香坊战略合作发布会等各类招商活动150余次、宣传推介120余次;开展云签约活动2次;香坊·智慧未来城产业先导区——采筑东北总部、名厨之家等138个项目相继开工、落地、达产。“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签约项目279个,引进投资总额2477.76亿元,引进亿元以上签约项目170个,成为香坊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完善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编制重点产业投资发展与潜力报告《香坊投资指南》,完善招商“三库一网”建设。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为重点,组织各类大型招商推介活动。与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成为深圳域外首个“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协同发展区”,加入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与国内改革开放最前沿实现同频共振,打造最具活力“北前海”。与国家智库——前海创新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成立前海创新研究院东北分院、东北亚创新研究中心。打造金融产业集群,金融大厦成为哈市首家金融产业和总部经济的专业楼宇。入驻企业已达110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数说香坊

  2016年-2019年,香坊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25%,年平均增长5.7%。四年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3.3%,年平均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34.6%,年平均增长7.7%。

责任编辑:杨禹

【专题】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