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又是一个丰收年 红红火火丰收景
2020-09-22 16:12:0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9月22日讯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一台大马力收获机正在松土,工人们忙着将胡萝卜切割装袋,准备发往齐市的农贸批发市场。合作社今年种植胡萝卜2000亩,采用机械化播种,配备技术员日常田间管理,在社员精心伺弄下胡萝卜喜获丰收。据合作社理事长尹晓波介绍,目前蔬菜卖了3000多吨,到秋收结束能达到20000多吨。

  谈到今年的收入,尹晓波说,“胡萝卜今年亩产达到10000斤以上,现在市场的行情在0.8元左右,一亩地毛收入3000多元。现在跟我们合作的农户每户都能收入十多万元。”

  尹波合作社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产加销拓展带动种植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今后合作社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调配种植、生产空间,加大普及面,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小土豆成“金疙瘩”

  “我每年都来这里收购马铃薯种薯,已经合作了多年,合同是一年连着一年签,质量是绝对没的说,这不今年早早就来了。”最近,在依安县新发乡春城马铃薯合作社红星乡种植基地,从全国各地赶来收运土豆的大货车排起了长队,河北的种薯经销商史先生对合作社种植的马铃薯赞不绝口。

  走进马铃薯种植基地,田地一派起收的繁忙景象,数十辆专业大型机械正在田地里“撒欢儿”似的起收土豆,合作社社员现场分类、打包装、做调运。一垄垄被收获机翻出来的土豆如同“金疙瘩”,小土豆带来了大收益。

  “虽然经历了台风,但对马铃薯的影响不大,收成还是不错的。今年合作社种了1万亩种薯,预计总产量能达到35000吨,平均亩效益在2300元左右。”春城马铃薯合作社理事长胡春城望着规模连片的起收现场算起了丰收账。

  “今年基本上已经到了收获大流期,从数据统计看,今年马铃薯的产量很高,品质也不错,可以说又是个丰收年。”合作社的业务经理孙晓明介绍。

  蟹肥稻香迎丰收

  近日,在依安县新兴镇新合村民之稻水稻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周文廷正在起收稻田地里的螃蟹,稻田边支起的一口大锅正在蒸煮螃蟹,许多人慕名前来品尝,纷纷购买。据了解,这是该合作社引进的蟹稻米项目,今年已经是第二年种植,通过种植养殖结合,提高了米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合作社收入。

  周文廷介绍说,“我们在年初时购进蟹苗2000斤左右,通过一年的养殖,现在螃蟹平均在一两半到二两之间,预计收获螃蟹在5000斤左右。现在看,河蟹市场的需求量很大,有不少购货商已经来到订购。通过这几天的螃蟹试吃来看,蟹黄非常饱满,达到了预期效果,品质非常好。”

  稻田和河蟹二者相伴共生,相互给养,形成了天然有机生态链。这样既能提高社员收入,还能促进有机农业发展,实现一地双收。目前,该合作社的稻田蟹已进入了收获期,每天都有周边群众前来购买。

  小菇娘带来大效益

  讷河市长发镇是传统的特色果蔬小镇,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张志村(今建设村)就开始种植菇娘,当时农户们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村两委班子通过外出考察、调研市场、种植试验田等方式,决定带领大家种植菇娘。第一年先在种粮大户赵新民家试种了20亩,当年就获得经济效益8万余元,平均每亩经济效益4000余元。看到种植菇娘的经济效益这么好,其他农户纷纷都要种植,于是,村里发挥赵新民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其组建合作社,吸收其他农户入社。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2009年,合作社注册了“张志菇娘”商标,建设(张志)村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菇娘种植经营模式。

  为了让好产品卖上好价格,建设(张志)村积极与企业和市场联系,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适应市场需要,把大路货产品改造成小包装产品,并探索在网上销售。今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种植菇娘1400亩,亩产可达2000斤,亩效益达到5000元以上,创造经济收入超500多万元,菇娘销往温州、沈阳、北京等城市。

  走上脱贫致富路

  快到丰收节了,也到了宋利盘点收成的季节。初见讷河市讷南镇兴业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宋利时,他正和妻子在草甸子上放羊,夫妻二人有说有笑,正在给羊群录制“抖音”。

  几年前宋利开车砸伤了腰,田地又连年受灾,欠下不少外债,住了几十年的破房子雨天漏雨、冬天漏风,2016年被列入贫困户的他心有不甘,“别人都能买小车买楼房,咱这日子咋就过不起来呢?”

  随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兴业村,借着政府房屋改造政策的东风,宋利在原来的土房基础上灭迹重新翻建了48平方米的砖瓦房,又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贷了1万元钱买了10只羊,到年底得了25只小羊羔,到了第二年繁殖到100多只。宋利一家不仅外债还清了,还存下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启动资金,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榜样。

  眼下,宋利家又有几十头羊要出栏了,又是一年丰收季,欢天喜地的一家人忙着扩大羊圈,忙着伺候刚刚出生的小羊羔,忙着分享更多的养殖经验,等待下一年的好收成。

  新时代农民带来新希望

  “我就在咱富民村土生土长,这里留下了太多父辈们的心血和汗水,我想让这儿变得越来越好。”克东县宝泉镇富民村党支部副书记时继顺是去年新上任的村干部,今年才三十出头的他骨子里要改变旧生活、创造新天地的那股劲头,显露着新时期新农民的精气神。

  2017年,他交上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又被村民一致推选成为村支部副书记,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产业发展领头人。

  今年疫情期间,村里人都无法外出打工,在这危机和机遇间,时继顺选择了后者,“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比去外面还多的钱,把年轻的力量都留在村里。”配合着村里打造食用菌种植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顺富同创家庭农场”孕育而生,可直接带动建档立卡户82人、非贫户30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临近国庆前夕,时继顺更忙了,全村281名建档立卡户的产业分红钱30余万元要分发下去,还要将全年70余万元的务工费用全部支付出去,父老乡亲们的“小金库”眼看着越来越富足,等来了今年的丰收季,时继顺也在这场大刀阔斧的脱贫攻坚战中找到了他的人生方向。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