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拓宽思路 创新实践 不断激活诚信哈尔滨建设内在动力
2020-09-23 13:53:00 来源:文明龙江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拓宽思路 创新实践不断激活诚信哈尔滨建设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近年来,国务院和中央文明委又先后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以及《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提升全社会信用水平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哈尔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从提升信用意识和治理能力入手,举全市之力将诚信要求贯穿到城市经济振兴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整体布局、统筹推进,促进了诚信哈尔滨风尚形成。

 

  一、坚持政府主导,为推进诚信建设工作提供动力引擎

  我市坚持把诚信制度化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基工程,依据中央文件精神,确定了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建设原则、责任分工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内容,多措助力“诚信哈尔滨”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是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工作结构。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出台了《“诚信哈尔滨”建设总体方案》,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诚信哈尔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政府、企业、个人、法制和宣传5个推进组。各区、县(市)和全市百余家重点行业协会相应建立了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构。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指导全市诚信建设工作。二是建立了责任明晰的“用信”机制。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制度化的意见》和省、市的工作部署,我市完善了信息管理、信息征集、信息发布、信用核查、“红黑榜”名单、奖励惩戒、教育宣传和诚信考核等八项工作机制。市纪律、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法院等52家单位印发了《执行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市统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建立了《惩戒失信被执行人备忘录》。市文明办,市诚信办编发了全市诚信法规建设汇编和25个行业诚信自律公约手册,为推进重点领域失信问题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三是建立了运转高效的信息平台。目前,我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哈政务服务网、全市人口信息平台、全市司法诚信档案、法人信息平台等系统全部完成了对接,与省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截止2019年,已归集信息超千万条,涵盖市场主体近百万户,市及区、县(市)政府部门开展线上信用核查近3万次,基本实现了信用信息全覆盖,为限制“黑名单”主体出国出境、担任企业法等方面提供了有力地信息支持。

  二、强化主题实践,为培育弘扬诚信风尚提供丰富滋养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诚信兴商、诚信兴市”为主基调,从培育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着手,多元化开展诚信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为提升“诚信哈尔滨”品质汲取“高能量”。一是开展诚信示范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印发《方案》,明确诚信建设示范单位(企业)、诚信建设示范行业、诚信建设示范街区和“货真价实满意店”创建的具体内容、创建条件和评定标准,按照自主申报、基层推荐、市级联审、媒体公示的要求组织实施。截止目前,已评出诚信示范单位(企业)300余家,诚信示范行业10家,诚信示范街区10条,货真价实满意店100余家。今年,我市将以第二届“行业诚信建设年”为主线,动员各行业开展诚信药店、诚信超市、诚信车行、诚信物业小区等以“诚信”命名的各类创建活动。二是培育新时代“诚信之星”先进典型。2019年,根据中央文明委的部署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第一届“诚信之星”评选活动,通过媒体信息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申报人数超出预期指数70%,经市文明办、市市场监督局、市营商局、市生态局、市司法局、市税务局、市商务局、市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等部门(单位)联合审查和市民投票、对外公示等环节,评出了18名个人诚信之星和18家企业诚信之星,在电视台千米演播厅举行了颁奖。疫情期间,诚信之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和带动诚信企业为我市抗“疫”一线捐款(物)达700余万元。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行业协(商)会在行业诚信建设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2017年,我市坚持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全市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会议,68家重点行业协(商)会负责人参加,就行业领域诚信建设工作进行专题部署。会后,市装饰协会组织28家会员单位建立了诚信联盟,市物业协会、兽医兽药协会召开动员大会,与会员单位签订信用承诺书700余份。2018年,市文明办、市信用办与市信用协会联合对全市重点行业协会诚信建设工作进行实地考评。全市先后两次组织各行业协(商)会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训会议,培训效果明显。

  三、拓宽宣传渠道,为促进理念成果转化凝聚人文力量

  宣传诚信文化,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知信、守信,是提升全社会信用水平的前提条件。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我市坚持依托市属主流媒体、网站,以及有效的新闻媒介,创新宣教形式,放大载体功能,为弘扬“诚信哈尔滨”风尚凝聚“热效应”。一是开设专题专栏。在市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开设了《诚信哈尔滨》大型访谈类节目,高质量完成了20期诚信人物、诚信行业、诚信群体等诚信典型的采访报道,阅读信息量超百万人次。在电视台经济广播频道开设了《2019·诚信之声》栏目,举办了9期擂台赛,实现了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学习目的。二是举办展演展示。截止2019年,我市已连续举办了两届企业诚信故事演讲比赛,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行业协会300余名选手,按照初赛、复赛、决赛的要求参加比赛,参与面广、积极性高、社会反响强烈。2018年,我市分别在斯大林公园、哈西万达广场和中华巴洛克成功举办了首届百家诚信企业信用产品展宣传推介活动,调动了诚信企业积极性,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信用产品的认购需求。三是抓住线上线下。我市借助都市资讯《天天315》和“两微一端”等传播媒介,线上深度推出守信典型与失信行为案例。线下,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6.14信用记录日、食品安全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重要敏感时期,协调市营商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局、市消费者协会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今年下半年,市文明办将会同市民政局在各行业协会建立诚信教育实践基地,用于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条块结合、资源共享,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矩阵形成。

  实践证明,体现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点标志就是“诚信”。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强。在全社会高度关注诚信的今天,哈尔滨诚信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已呈现出以党委政府主导、社会组织推动、媒体和企业参与、社会群众响应的良好态势,实现了覆盖全市征信系统基本建立,信用监管机制基本完善,信用市场秩序基本好转,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运行良好,市民群众信用意识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提升的工作目标。

责任编辑:强锐

【专题】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