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从跟跑到领跑世界 这个研究室与提高采收率"杠"到底
2020-09-24 09:28:49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朱丽杰 姜学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采收率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敢于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

  东北网9月24日讯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永恒的主题。对于大庆油田来说,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目前大庆油田两年的原油产量。大庆油田有一个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室——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收率研究室。

  对于这个团队,记者满心好奇,通过各方资料和印象描绘它的样子:是“最强大脑”集结地,创新了诸多高精尖技术,有不善言谈、冷若冰霜的科研人员,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距离感……

  9月10日,记者走进采收率研究室,用心倾听科研人员创新的技术、创造的成绩,用心感受这个集体的“团魂”,描绘出它真实的模样:一个积极的、有担当的、努力探索未知的团队,一代代科研人员呕心沥血,以创新为骨血、以“三超”铸心魂,不断挑战采收率极限,一次次创造世界级的三次采油奇迹,为大庆油田不同时期的高产稳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这里的科研人员执着于创新,与提高采收率一“杠”到底。

  提高采收率于1965年开始,从跟跑、并跑到如今领跑世界

  记者首先走进“三超”文化展厅,捋着时间“脉络”,从头了解采收率研究室。

  采收率研究室始建于1965年3月,主要承担大庆油田化学驱、气驱、微生物采油等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任务。

  油田开发初期,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成型经验的局面,大庆油田创业者以“两论”为指导,开辟“十大”现场试验,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创新形成了大型陆相多层砂岩油田注水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如今,油田水驱开发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大庆油田始终坚持“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科技方针,20世纪80年代,正值国外三次采油纷纷下马之时,采收率研究室科研人员顶住压力,坚持进行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最终打破了外国专家长期以来认为聚合物驱只能比水驱多提高采收率2—5个百分点、油田特高含水期不能注聚合物的传统说法,实现聚合物驱比水驱多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得到了理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上的飞跃。聚合物驱技术1995年率先在一类油层规模应用,2003年推广应用到二类油层,实现对象变差但效果不降。如今,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应用规模居世界之最。

  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大庆油田与国外合作开展复合驱技术研究。研究3年后,国外专家认为大庆油田的低酸值原油不适合复合驱。但科研人员不放弃,继续研究,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创新理论,最终实现了低酸值原油与表面活性剂匹配关系等核心理论技术的突破,使大庆油田复合驱由不可能变为可能。三元复合驱技术于1993年开始陆续开展6个先导性试验,2000年以来利用自主研发的表面活性剂产品开展8个工业性试验,均证实复合驱比水驱多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2014年工业化规模应用,大庆油田成为世界上最先工业化应用的油田。

  采收率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一直广开思路、开拓创新,同时进行二氧化碳驱、微生物采油技术、化学驱后高浓度聚驱和三元复合驱等多项技术攻关,均取得较好成绩。

  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如今领跑世界,形成的化学驱等特色技术品牌走向国内外“,DaQingEOR”成为世界化学驱代名词。

  几代科研人员以“三超”精神为魂,“敢笑天下第一流”

  “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这就是采收率研究室科研人员的基因和性格。

  提到提高采收率的创业者,就要说说人民楷模、改革先锋、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油田开发初期,为了反击外国专家“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大油田”的断言,他和同事们奋笔写下“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的对联,还把横批“闯将在此”的“闯”字中的“马”写得大大的,突破了“门框”。他带头向传统开发理论发起挑战,通过“十大试验”总结出注水开发的“十大特点”,形成了指导油田高效开发的非均质开发理论。几十年来,王启民先后主持10余项事关油田发展的重大开发试验项目,参与或组织完成了40多项攻关课题,为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王德民、王启民、张景存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把科学梦想变成了现实。90年代以来,又涌现出以王凤兰、伍晓林、杨振宇、邵振波、韩培慧、孙刚、陈国、侯兆伟、李勃等为代表的一批攻坚克难的领跑者。

  从“三超”文化展厅出来,记者近距离了解了新时期的科研人员。

  采访时,“80后”科研人员李勃刚从抗盐聚合物生产车间回来。他每隔半个月就会去生产现场转转,了解近期情况。“DS800抗盐聚合物就像是我的孩子,几天不见就惦记。”李勃说。DS800抗盐聚合物是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来的。从机理研究,到原料选取,再到配方研制、合成参数的研究,他记不清遇到过多少瓶颈,每一次都在领导的指引下、与同事的切磋中成功突围。那段时间,他几乎长在单位,推倒重来,再推倒再重来,历经无数次实验,DS800抗盐聚合物诞生,并实现自主工业化连续生产。

  55岁的高级工程师李建路参加工作38年来,每天重复做一项工作: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采收率研究室的每项技术从室内走向矿场试验,必须过他这关。一些重要实验的周期为5天,李建路就一天24小时守在实验室,紧盯所有关键环节,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他在几万次实验中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能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与分析,把好室内实验最后一关。

  主任工程师曹瑞波是四次采油研发团队的主力。四次采油是在化学驱后油层里驱油,国内外无先例可循,难度可想而知。在技术研究的关键阶段,曹瑞波开启了“5+2”、“8+X”的工作模式。在一次实验中,煤油细管中进了空气,情急之下,他用嘴吸出煤油导出空气,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他和团队共同努力,四次采油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无意中发现,采收率研究室不论年长还是年轻的科研人员,头发大都花白。他们把心血献给了热爱的事业,给自己留下了这特殊的印记。“三超”精神是他们的魂,他们是勇于攻关、敢打硬仗的“三超”团队。

  用提高的采收率向总书记汇报

  时光飞逝,距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已经过了一年时间。这一年来,采收率研究室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聚合物驱、复合驱、微生物采油等技术攻关。他们用提高的采收率向总书记汇报:

  抗盐聚合物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已在油田投入应用。随着聚驱开发对象逐步变差和污水配制聚合物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通聚合物用量增加近50%,难以满足聚驱提质提效需要。采收率研究室持续创断,实现了油田抗盐聚合物自主研制、生产与应用零的突破。DS800抗盐聚合物已投注南五区现场试验,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0.9个百分点。该聚合物的研制与应用,可为三类油层的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支撑,对延长油田寿命意义重大。

  新型高效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针对现有三元复合驱化学剂成本偏高、区块间效果差异大等问题,采收率研究室优化设计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完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公斤级、吨级的中试放大。预计推广应用后,可比现有复合体系多提高采收率5个百分点以上,吨增油化学剂成本降低10%以上。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顺利推进。针对大庆长垣外围主体油层条件,筛选研制出内外源结合微生物驱油体系,完成试验方案编制,目前已进人现场试验实施准备阶段,为探索外围葡萄花油层高含水区块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有效途径。

  四次采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已在油田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三次采油后油层剩余油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相当于“水中找油、水中捞油”,是世界级开发难题。四次采油项目组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明确了自适应“堵、调、驱”技术路线;自主研制了预交联颗粒凝胶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研发了自适应驱油体系配方,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0百分点,总采收率达到70%以上;开展的变流线化学驱四次采油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突破10个百分点,累计增油58.6万吨。四次采油技术的突破,占领了世界四次采油技术的制高点,是大庆油田继三次采油后的又一项颠覆性技术。全面推广应用后,仅大庆油田就可增加可采储量1.5亿吨,可延长油田寿命。

  采收率研究室自主创新的脚步铿锵有力,他们将继续“三超”,与提高采收率“杠”到底!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