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提高全省城乡低保和特因人员教助供养标准的方案》。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27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到省民政厅副厅长魏峰、省民政厅社会款助处处长左欣介绍有关情况,共同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副厅长魏峰介绍说,《黑龙江省临时救助工作规范》(试行)是我省首个以“规范”命名的社会救助政策文件,对现行临时救助政策进行了细化、拓展和完善,为基层实施临时救助工作提供了操作指引。文件通篇围绕临时救助“救急解难”的制度作用,坚持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真正帮助困难群众解燃眉之急。
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支出型救助对象家庭财产状况的认定条件。规定支出型救助对象家庭人均货币财产为低保家庭人均货币财产的1.5倍以内,其他家庭财产符合当地低收入家庭财产状况,使救助对象的认定更加明确。
二是完善了临时救助的困难类型。《规范》在原有支出型和急难型困难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因灾型这一困难类型,是政策互补、制度衔接的具体体现,对因灾型救助对象,在相关部门救助后,基本生活还存在严重困难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是确定了临时救助的省级指导标准。文件规定,对急难型救助对象,每人每次救助金额参照当地1-3个月的低保标准确定;对支出型救助对象,每人每次救助金额参照当地1-6个月的低保标准确定;对因灾型救助对象,经有关部门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按照政策规定落实救助。
四是规范了临时救助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及办理时限。《规范》首次提出临时救助可以在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急难发生地申请,明确了申请人在申请救助时需提供的相关材料。对于支出型救助审批时限为20个工作日,其中,低保、特困、低收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审批时限为10个工作日;对于急难型救助对象,我们要求各地采取“立即核查、先行救助”的办法及时给予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