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3日讯 (魏振宏 记者 刘嘉)近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开展秋季野外鸟类监测时,在东北泡子湿地发现雁类集群,数量达3.5万只左右,其中90%为国家二级物种白额雁。科研人员在监测中还发现大量聚集的雁群在湿地和稻田地往复迁飞,随着温度逐步升高,雁群越来越集中,半小时后雁群向东南方向飞去。这是兴凯湖保护区今年首次雁类大规模迁徙,标志兴凯湖的雁鸭类迁徙进入高峰期。


据了解,兴凯湖是中国候鸟迁徙的最东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重要停歇点位,每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来自俄罗斯远东、西伯亚东部和中国小兴安岭、三江平原等地的候鸟飞至兴凯湖中转,短暂停留后,继续前往中国长江中下游、日本和韩国等地过冬。与春季候鸟混群迁徙不同,秋天候鸟一般是按种群的不同分类回迁,最早飞来的是鸥类,然后是鹭类,之后是雁鸭类,最后是鹤类。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