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东北网11月5日讯 人才是第一资源,大庆市历来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市委组织部以“打捆引才”工作为统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招法,“引、育、选”一体推进、“放、管、聘”联动发力,用引才政策的“组合拳”,打通了人才输入的“高速路”,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大庆日报从今日起推出“大庆·人才”系列专栏,将大庆市人才放到聚光灯下,通过了解他们在大庆工作、生活的真实感受,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多种选择。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提出个问题,“你现在和家乡的距离是多远?”有的人相隔几千公里,有的人说只有200公里,有的人就在家乡。对于市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副科长周唯来说,她和家乡是“零距离”。
2012年,周唯从兰州大学研究生毕业。站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她放弃了去德国读博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工作。“不言春光无限好,万千风景在眼前。当时刚好看到市里发布人才引进公告,相关政策非常吸引我,我就马上报了名。”周唯说,虽然自己是肇源人,但是之前从来没有去过大庆市区。怀着对大庆这座英雄城市的向往,周唯成为了市疾控中心的一份子。
8年时间,周唯从一个新人到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单位的培养。“人才是新时代的硬通货,我们引进人才以后,从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有计划、有安排地培养新人。组织他们去省里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在平时工作中,给新人更多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德平告诉记者,“周唯曾多次代表我省参加国家传染病防控应急大赛,业务强,能吃苦,脑子还活,如今已成为我中心不可或缺的人才。”
今年新冠疫情肆虐之际,作为一名新党员,周唯冲在危险的最前面。战“役”打响,她一头扎进实验室,连续六天六夜没有回家。直到2月1日,大庆油田总医院中心实验室核酸检测启动,承担起样本的初步检测筛查,周唯才挤出一点儿时间回家看一眼5岁的儿子。
“单位、市里对我们这些引进的人才都非常重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周唯说,看到大学所学一点点融入实践,同样,在实践中自己学习、积累了课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专业知识,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能用自身所学守护家园,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
在大庆市,像周唯这样的优秀人才还有许多。他们立足岗位,奋勇拼搏,为大庆转型发展不断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大庆建设成为人才辈出、人才汇聚、人尽其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高地、兴旺之城,大庆市印发了《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对不同类型人才,在引进过程中给予不同幅度的优惠政策,比如给予安家费+学术补助,或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或安家费+购房补贴;一次性奖励或股份奖励;对人才配偶有意愿来庆就业的,根据实情安排相应工作,家属子女随迁落户等。从去年开始,大庆市更是创新思维、方法,出台了更具吸引力的“打捆引才”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招才引智力度,深入推进地校合作,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大庆市创新举措,设立大庆市人才工作站,同时在“打捆引才”合作院校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搭建高校人才到庆就业创业合作平台。大庆市还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实施“打捆引才”等人才工作,重点引进教育、医疗类人才,持续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来庆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
良好的发展态势、优越的人才环境和城市发展潜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才纷至沓来,大庆人才队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目前,全市人才队伍总量已达46万人,驻庆高校和科研院所184家。随着大庆市“打捆引才”工作的持续开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关注大庆、选择大庆、建设大庆,为打赢转型振兴“新会战”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