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攻坚赶考 脱贫交出高分答卷
2020-11-23 09:43:3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白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绥滨县水稻丰收景象。

  黑龙江日报11月23日讯 国家贫困县绥滨,攻坚赶考,尽锐出战,用三年摘了穷帽,拔了穷根,交上了一张脱贫攻坚的满意答卷:2018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由8.72%降至0.82%。2019年5月9日,省政府批准脱贫摘帽。年底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在2019年全省市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A档。

  “两不愁三保障” 基础坚实

  “不愁吃穿,住房安全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看似不难,但对于一个贫困县,已经为之努力几十年。

  2017年以来的三年多,绥滨抓住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抓落实与创新并重,让政策保障水平更富成效。首先解决农村饮用水中铁锰超标的安全饮水“大民生”,先后完成了109个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他们探索实行了“运管养+”多元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形成的《关于解决绥滨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获得全省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

  义务教育,用好教育扶贫这把“金钥匙”,在全县范围内严格落实“五免五助两补一贷一改善”的14项政策,设立了“爱心银行”,开展结对帮扶行动,2019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全县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高考上线率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基本医疗,以健康扶贫为抓手,全县因病因残致贫人口签约服务和个性化诊疗方案实现“双覆盖”。2017年,绥滨县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开通远程会诊,先后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哈医大四院等医院的专家,为贫困人群远程医疗会诊。县里投资1.3亿元,改建扩建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绩效考核列全省第一,健康扶贫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住房是否安全?绥滨县把农村危房改造,重点锁定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采取了“建修买租进”方式,先后完成2369户农村危房改造。在实际工作中,该县建立了动态跟踪维修服务机制,组建了危房改造快速维修服务队,经过三年多努力,贫困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

  扶贫产业带动 保障有力

  摘穷帽,拔穷根,产业是根本,是保障。绥滨县抓扶贫产业带动、抓立县项目辐射、抓龙头企业牵引,多元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11月11日,下过第一场雪后,就到了宰鹅的时节。记者在县肉禽产业基地看到,1万多只大鹅正在待宰。记者随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肖强,参观了肉鹅从屠宰,到拔毛,到排酸,到分割,再到成品冷冻的整个过程。肖主任介绍,绥滨县发挥丰富的水、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鹅扶贫产业,三年共为全县贫困户免费提供鹅雏40余万只,该基地年屠宰大鹅能力300万只,产品主要销往浙江和安徽。在现场,我们正好碰上该基地的新合作伙伴安徽商人陈家余,他说绥滨大鹅较其他鹅绒长,出绒率高出一倍,价格高出三分之一,且肉质好口感好,他此次通过县政府网站招商慕名而来,考察3天就签订了五年的全部产品包销合同。

  像这样“接地气”的扶贫产业,绥滨县还发展了光伏、小菜园经济、电商等产业,每户贫困户都有2项以上产业链接,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通过省纪检监察委的牵线,世界500强中粮集团与绥滨县达成在水稻产业的扶贫合作,组建了中粮贸易(绥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新模式,探索了一条“让贫困户当股东”可复制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直接链接带动187户贫困户实现增收,两次“贫困户分红”共计分红1770万元,使全县所有贫困户受益。通过订单收购、政策性收储、水稻加工、设立“扶贫基金”等方式,带动全县农民实现增收2000余万元;中粮通过集团的“我买网”、中粮贸易扶贫产品线上销售等平台,销售绥滨农产品860万元。全县发展电商扶贫产业,电商线上交易额连续三年突破亿元大关,并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一批“前景好”的产业项目,纷纷落地绥滨县,为脱贫致富注入无限动力。大唐风电二期、中金宝宜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5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2.6亿元的盛蕴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今年底将投入运行;大唐风电三期、江阴远阳两个十亿元以上风电项目年底并网发电。中国大鹅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宇能精科5G装备制造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先后进驻,瞻望世纪航空经济区、蔚景远能1000兆瓦风电两个超70亿元项目落地绥滨,改写了绥滨“一农独大”的历史。

  绥滨培育了一批“带动强”的龙头企业,中粮绥滨公司建成了年加工能力500万棒的鲜食玉米加工厂、黑龙江东部地区最大的肉鹅屠宰加工厂。绥滨县自建了全国最大的寒地淡水鱼养殖示范中心。随着龙头企业阵容的不断壮大,带贫作用日益凸显。

  狠抓精准帮扶 干群亲密

  “把贫困村当家,把贫困户当亲人”,是省级扶贫评估检查组给予绥滨县各级党员干部感情扶贫、精准扶贫的高度评价,也是真实写照。

  狠抓精准帮扶,驻村、结对帮扶实现“两个全覆盖”。鹤岗市委书记遍访全县所有贫困村,县乡村“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全体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开展扶贫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谋产业、办实事、促增收,锻炼了党员干部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市委常委、绥滨县委书记韩秀琴带头结对帮扶,每个村的最贫困户都装在她心里。在绥滨镇吉珍村肖胜芳家,老两口因病致贫,韩书记多次到她家看望解困,每次都自费送东西,肖胜芳说:“我不想管你叫韩书记,叫书记就远了,你是我的亲人,我就想叫你韩秀琴。”

  绥滨落实三级书记遍访行动,县乡村各级书记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全县党员干部都铆足了劲下沉作战,有的同志得了病,仍然坚持在扶贫一线;有的同志父母年迈,为了不耽误驻村工作,将父母接到村里照顾;更有的同志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绥滨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感动的“身边人、身边事”,通过脱贫一线的历练,党员干部作风更实了、干劲更足了,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密切了,先后有153名优秀扶贫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其中还有年轻的90后。

  标本兼治用心帮,帮出了农村社会新风。绥滨扶贫把“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大力实施了“志智双扶”四大行动,评选表彰了一批脱贫攻坚“先优”典型。特别是广泛推行“爱心超市”模式,将贫困户现实表现与积分兑换相挂钩,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形成了向上向善的农村社会新风尚,郑金亭被评为省级“好婆婆好儿媳”“励志示范户”。疫情期间,全县有9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发捐款9.4万元,81名贫困群众主动担任执勤员、消毒员,展现了贫困群众感党恩、战疫情、奔小康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