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9日讯 (记者 周秘)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助力乡风文明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乡村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省委宣传部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乡村志愿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自启动以来,全省各市(地)、县(区)、系统广泛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百姓讲堂”理论宣讲。富裕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调各部门、所(站)成立了志愿宣讲团,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宣讲活动。启动至今,志愿宣讲员们结合工作实际、对标具体情况,分别在县中心、各所(站)、医院、校园,多角度、全方位开展了30余场宣讲活动,累计现场参与学习的党政机关干部、教师、社区工作者、群众达5000余人,为全社会精准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的新发展蓝图。
“乡村之歌”文化服务。逊克县“乡村志愿行”走进山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走进干岔子乡河西村。在山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现场,组织广大居民群众观看核心价值观影片《父亲的谎言》,弘扬中华美德,传承孝道文化。同时,山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营商局志愿者们为居民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舞蹈《家乡的红枣树》《红太阳照边疆》、独舞《芒种》、女声独唱《我是一条河》、现代京剧《光辉照儿永向前》等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依次登台,现场掌声不断,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受到了群众的纷纷点赞。
“健康龙江”医疗健身。萝北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了“乡村志愿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共计2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服务群众达3000余人。其中,医疗健身志愿者开展了“健康龙江”医疗建设志愿服务,通过为群众测血压、号脉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群众解答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诊疗知识,帮助群众更好的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助力健康扶贫有效推进。
“传技授艺”科学普及。海伦市组织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在永和乡利兴村开展科普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向贫困群众免费发放疫情防控知识、防骗知识、生活常识、实用农业技术指导等宣传资料,普及防灾减灾、健康饮食、科学种田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文明有礼、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思想观念,营造浓厚科普氛围。
“守礼尊法”法律服务。杜尔伯特县组建法律志愿服务队,深入各农村社区,开展法律服务乡村志愿行动,举办法治讲座,进行“民法典”宣讲,进一步推进民法典的宣传教育,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同时,依托“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网络主题宣讲,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
“寓教育人”助学支教。鹤岗市兴安区充分发挥扶贫助困志愿服务队自身职业优势,开展了“检护明天”爱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们来到红旗一校,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鼓励学生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公民。同时,为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关爱力度,组织志愿者们为20余名贫困学子捐赠了棉服和书包,为孩子们送去了冬日的温暖,激励孩子们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美丽乡村”文明规范。桦川县开展“一盔一带”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志愿者们分别在辖区网格内重点路口对驾乘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的行为进行劝阻,并告知其驾乘摩托车、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的严重后果,并发放“一盔一带”宣传资料,用正面宣传和引导,使广大居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进一步树立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与爱同行”扶贫帮困。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开展了“乡村志愿行”扶贫帮困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长青乡志愿者们走访慰问了永前村前库勒屯夫妻均为残疾人士的李守义一家和因病致贫的赵井云一家,并为他们送上了大米、豆油等生活物资,在寒冷的冬天温暖了他们的心。
据了解,我省“乡村志愿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将持续至2021年6月,目前,全省各市(地)、县(区)、系统已全域启动“乡村志愿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部完成“8+N”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协调小组以及各级专项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资源和人才优势,依托乡镇文明实践所、村屯文明实践站,以“讲(政策解读)、帮(扶贫结对)、教(传授技能)、育(培训骨干)”等形式,以“线上线下”“点单接单”“涵育培育”相结合的模式和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形式渐次式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带动广大乡村群众践行文明风尚、培育良好家风、厚植淳朴民风,进一步提升我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