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龙江高校思政行|绥化学院:“专业+特技+创业”培养模式为听障生开启精彩人生
2020-12-09 14:39: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诺 杨帆 王亮 吕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9日讯 (记者 许诺 杨帆 王亮 吕博) 日前,“龙江高校思政行”全媒体宣传活动正式启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十余家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绥化学院,集中宣传展示该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新经验。

绥化学院的听障生在“寒地黑土葫芦烙画工作室”创作的作品。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听障生的思政课。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上了大学,在这里学习,还能用专业所学,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快乐。”2018级环境设计专业(听障)学生邓紫敏打着熟练的手语对记者“说”。这位来自广州的女孩是绥化学院的大三学生,此时,她正在学院开设的寒地黑土葫芦烙画工作室,与同学们一起制作葫芦烙画作品。大学时光,她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技能,也变得更加乐观、自信,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绥化学院2007年开办特殊教育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听障大学生,填补了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空白。目前,面向全国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听障生,在校生335人。绥化学院与省教育厅、省残联合作共建特殊教育学院,建有残疾人高等教育基础实验室和医教结合康复中心,是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省特殊教育艺术人才培养基地,特殊教育学院听障生思想政治工作室获批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

听障生在工作室制作皮具上的图案。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2019年11月,绥化学院探索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践基地,联系企业共建听障生工作室,共建听障生实习就业基地,为听障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实训服务,为实现听障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听障生在思政课堂上与老师打手语互动交流。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绥化学院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20年开始全面推行听障生“专业+特技+创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寒地黑土葫芦烙画、不言阁手工皮革等14个听障生创业工作室。学生在工作室学习粮食镶嵌画、剪纸、珠绣、手工皮包制作、烙画和计算机设计,获得了一技之长,一些学生通过网上销售产品。

听障生在思政课堂上与老师打手语互动交流。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聋人大学生“专业+特技+创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无声与有声世界的界限,改变了学生们的人生轨迹,在无声的世界里,老师们引领学生,与幸福撞了个满怀。

听障生在思政课堂上与老师打手语互动交流。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绥化学院团委书记夏艳霞说,工作室创业模式让聋生知道为什么学,要学什么,要做什么,要怎么做,全面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特技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实现聋健融合教育,提升听障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学生运用掐丝景泰蓝工艺,制作葫芦烙画。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2020年疫情期间,绥化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手语志愿服务队,绥化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师尚晓丽担任服务队队长。志愿服务队制作了手语视频短片“‘新冠’无情,‘指尖’有爱”,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听障)专业学生李志浩,在手语服务队负责视频的后期制作,从大年初五起,完成了37期手语视频的后期制作。视频制作是个精细活,耗时耗力,李志浩虽然精通后期制作,但是听障给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李志浩需要把手语视频一帧一帧进行剪辑,按照手语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精准对应上解释字幕、同期配音、背景音乐,难度可想而知。“一直都是自己在被关爱,这次疫情让自己有机会帮助别人,带着感恩的心,再累也值得。”李志浩打着手语“说”。

在“不言阁个性手工坊工作室”,教师指导学生处理皮具,让粗糙的皮面变得更光滑。东北网记者 安泽 摄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