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8日讯 在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上,找贷款就像“逛淘宝”,只需动动手指,便能享受“智慧融资匹配”,实现企业与金融产品“秒配”。作为一家从中受益的科研公司老总,马志恒对平台赞不绝口。
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截至10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240.2亿元,比“十三五”期初增加302.2亿元,增长32.2%。其中,大中型企业贷款502.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224.6亿元,比“十三五”期初增长23.6%和31.9%。
聚焦重点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市金融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对全市经济增长重要支撑的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企业、产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为“油头化尾”提供金融助力。在大庆石化专场银企对接会上,参会银行为油化产业链中下游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达成意向贷款2.3亿元。此外还创新相关专项产品,比如昆仑银行大庆分行推出“油企通”“商信通”等油化产业链融资产品,年初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百笔。
金融机构积极与农业产业项目对接,助力脱贫攻坚。提起今年的贷款经历,林甸县牧原农牧公司负责人有些感慨。作为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登记系统中的民营企业,公司采取“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3922户,帮扶83个村。但今年初公司遇到了资金压力。“农发行林甸县支行为我们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建立贷款审批‘容缺机制’,解决了我们的融资难题。”公司负责人说。
汽车产业是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每两分钟就可下线一台汽车,公司产品出口至全球80多个国家。而兴业银行大庆分行在大庆沃尔沃建设初期,为其发放两亿元流动资金贷款,6年来,该行累计为大庆沃尔沃发放贷款超26亿元。
创新金融服务,“护航”中小微企业发展
登录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记者发现,只要线上选择产品种类、担保方式、融资渠道,填写融资金额和期限,确认后点击“搜索”,平台就会立刻跳出“量身定制”的银行贷款产品。据了解,截至12月9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27家,金融产品121个,企业用户4283家,解决融资需求11.3622亿元。
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市不断调整信贷投向,补齐金融断保,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此前被称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大庆经验”,在全省推广。
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是我市护航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缩影。据了解,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为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大庆市银行机构相继推出“防疫贷”“战疫贷”,保险公司推出“平安乐业福”“复业保”等产品。不仅如此,我市还优化担保审批流程、降低担保费率,为37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78亿元。优化还款方式,累计为受疫情影响的1284户中小微企业提供31.8亿元延期展期续贷服务,为463户企业提供33.7亿元征信保护支持。
紧盯扶持政策,备足备精“金融工具包”
为确保为各类市场主体送上“真金白银”的“及时雨”,我市紧盯国家、省、市三级金融扶持政策,备足备精“政策工具包”。
为推动国家金融政策落地,金融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帮助企业最大限度争取国家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红利。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28%、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银行可用货币政策工具额度达到17.7亿元,企业享受到专项再贷款、政策性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等各类政策性低成本资金6.1亿元。
抢抓省级“稳企稳岗基金”政策窗口期,“一对一”制定融资方案,“户对户”落实银行包保责任,争取更多企业纳入“省名单”,有效做大我市“企业池”,目前共有3963户企业进入名单,总需求159.9亿元,已落实资金6193笔、80.37亿元,惠及企业1815家。
推动市级“惠企”政策兑现,对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最低降至0.9%,免除应急周转金使用费用。此外,推动债券融资,鼓励银行机构用较低利率贷款置换企业发行债券,降低综合成本,目前民生、中信、交通、广发等支持城投债务置换45.4亿元,利率均在6%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