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李鸣晓:帮扶路上“鸣”鞭驰 脱贫成果“晓”日升
2020-12-25 09:41:02 来源:大庆网  作者:崔义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25日讯 “我们村也算‘名气不小’,以前穷的出名,贫困发生率全省第二;如今,281名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三通三有’,去年整村出列。”谈帮扶村的变化,市工信局派驻林甸县鹤鸣湖镇红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鸣晓脱口而出。

  红星村是林甸县深度贫困村,种植结构单一,经济一直发展不上来。2017年9月,李鸣晓来到红星村。“刚下车,一股风卷着土刮过来,眼睛睁不开,满身挂满灰。”李鸣晓说,在村里转了几圈,发现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于是,他开始多方联系沟通筹集修路资金。

  “刚筹划修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难在了清障上。”李鸣晓说。面对各类问题,李鸣晓逐户沟通,连续半个多月天天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终于顺利开工。在派出单位市工信局和林甸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硬化道路12.35公里。路通了、心顺了,红星村村民无不感叹:“做梦都没想到我们这里能这么快通路,李书记是我们的福将……”

  李鸣晓和村民的距离更近了,大家信任他。李鸣晓吃住在村委会,老百姓家的门槛天天迈。他说,当时红星村122户281人贫困户中因病致贫70户153人、因残致贫11户25人、因灾致贫17户43人,还有20户48人是缺技术、缺劳动力的。“致贫原因多,但没致富路是根儿,必须先把产业搞起来。”李鸣晓开始研究政策、确定项目,协调上级资金290万元入股光伏项目,年收入50万元;挂靠林峰甜瓜育种和昌林木耳两个产业项目,年收入近30万元。村集体经济破“零”,年年还有新突破。

  一事通,百事通。李鸣晓带领驻村工作队在千方百计抓产业项目的同时,更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了困扰群众的住危房、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以前,村里一半人喝不上自来水,222户住在危房里,到了下雨天更是拖拉机都进不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赚钱,贫困户更是没啥精气神儿。如今,全村农户已全部饮用自来水,贫困户不仅全都住上安全房,还参加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没了后顾之忧,贫困户再不唉声叹气,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通过自己种植或土地流转,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可达2500元以上。托牛入场项目带动122户贫困户每户年收益2000元;生猪资产收益项目带动105户贫困户每户年收益3000元;大鹅养殖项目实现84户贫困户养殖1680只……村民都说:“盖房子、修路、安自来水、搞产业项目……多亏了李书记。”

  脱贫攻坚以来,在李鸣晓等人的帮扶下,红星村变化巨大,房前屋后、街边巷道的环境卫生彻底告别脏乱差,增收富民的产业项目从无到有,特别是老百姓奔富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