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哈尔滨12月25日电 (记者 徐彩侠)“这儿是哈尔滨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清晨六点半,哈尔滨市东方红中学校长孙国武同往常一样与学生们一起出早操,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他感慨道:“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充满希望,20年了,我只想做好一件事——育人教书,办好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生命力的学生。”
教育创造学生出彩机会
东方红中学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近郊,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000年建校初期,11位教师,60多名学生,一排低矮漏风的破旧平房,是学校的全部。

东方红中学一角。资料图片
“当时看到学校那么小,路程又那么远,到门口后心都凉了。”15年前,初次到学校面试的梁静老师坦言当时的环境很“荒凉”。如今,低矮的平房早已经变了模样。
“学校是改变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地方,学校和教育者一定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师范院校出身的孙国武,24岁就开始接触民办教育,摸爬滚打的几年里,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办学理念,提出“生命教育”。他说:“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生命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丰富的课后生活让学生更好成长。资料图片
在初一(3)班王苗苗看来,这里的老师严格又和蔼。刚来到学校时抵触住校,现在变得愿意与同学交流,生活更规律了。出于“弹吉他很帅”这一简单的想法,她报名了学校的特长班,三个月课余时间的学习,从没摸过吉他的她已经可以独立弹奏一首曲子了。
“教育的职能首先是育人,之后才是教书。”孙国武认为,一个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是否有可持续的发展是生命力教育的体现。为此,除因材施教之外,国学教育、理财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贯穿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
“有生命力的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姚妍娇老师说,她对学校办学理念“非常认可”,认为学校是能让学生和老师“发挥能力、实现价值”的地方。为此,她的孩子也是从这里毕业的。已经在学校工作了17年姚妍娇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的话,下一个17年还会在这里度过。
陪伴让学生不再孤军奋战
走进学校食堂,同学们在老师的陪同下排队等候打饭,而全校2000多人在半小时内全部就餐完毕;学生寝室内,被褥叠放成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洗漱用具摆放为统一的朝向,暖瓶、托鞋排成一条直线;天蒙蒙亮,无论酷暑严寒,所有学生列队集合,跑操开启一天学习生活……

军训期间,学生接受内务整理训练。资料图片
在校工作了20年的文秀芬介绍,学校一直以来实行半军事化封闭式管理,学生吃、住、学均在学校,无特殊情况不得外出。老师也吃住在学校,工作了20年,她在校住了20年。
高三学生邵芸鹏抱着体验“军营”生活的心态来到学校。如今,他认为学校最大的“魅力”在于老师陪着学生成长,“班主任和各科目老师都在陪伴,感觉不是在孤军奋战”。

封闭式管理,老师陪伴学生一同成长。刘哲闻 摄
同样在学校度过叛逆期的还有李昆伦。
“孩子放假在家也会按时起床,帮我们叠被子、做家务。”李昆伦妈妈说,孩子从最初的叛逆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也要教会家长教育孩子,指导家长辅导孩子。”2007年走进东方红中学的牟雪老师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挫折教育与生活磨练,老师要做的是通过家校互动,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办学20年,从最初的亲身授课到现在的全面管理,孙国武最重视的就是师德师风建设,“我常讲学校不仅要有大楼这样的‘面子’,更要用软实力说话,老师就是软实力,就是‘里子’。”
“我们的管理严而不苛,让老师有获得感学生就会有幸福感、成就感。”孙国武坚定地说。
关怀塑造可期的未来
学校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慕名而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除此之外,打动学生和家长的还有学校的人文关怀。

曾经叛逆的赵嘉裕如今学习成绩稳中有升。刘哲闻摄
初三年级的赵嘉裕,如今是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也是老师心目中上进的好学生,但小学时候的他,学习不上进,抽烟、打架、未经允许拿家里的钱,不仅让家长头疼,自己也想着“破罐子破摔”。
“自从来到这里,不仅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老师们也耐心地教我明辨是非,最初进入学校还想着故意生病回家,现在我慢慢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初一下学期还被班主任选为值日班长。”赵嘉裕边拖着已经很干净的地面边说:“自己受到了重视,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我要给同学们做个表率。”
更让赵嘉裕暖心的是,由于今年家中变故,使他突然面临交不上学费的难题。班主任张仕超了解家中情况后,向学校争取了暂缓缴纳学费的机会。

青年学子在东方红中学奔向远方。刘哲闻摄
在东方红中学,类似赵嘉裕这样受到关照的学生还有很多。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林松、2013年考入吉林财经大学的郭洪芳、2018年考入东北石油大学的于文涛……他们在东方红中学免费食宿、学习,甚至考上大学后继续受学校的资助。据不完全统计,办学20年,学校累计减免、资助学生各类费用超过500万元。
“我在这里成家生子,孩子就在我们学校读初三。学校给予我们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这里更像是我们的家。”梁静说。38岁的梁静说,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唯一一份工作。
20年来,虽然学校位置偏僻,但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稳定。许多老师从办学之初就一直扎根于此。20年来,不少老师有多次机会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任教,但因对学校教学理念的认同和学校给予她们的关怀和温暖,她们从未想过离开。
如今,哈尔滨市东方红中学先后培养了近15000名学生,有的已经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返回学校任教。
“学校的一砖一瓦都是有温度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故事的。”孙国武说,20年来,他一直都把老师当家人,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我们将以这20年作为新的起点,努力办好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