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搜 索
政府消费券 如何“四两拨千斤”
2020-12-29 10:29:5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崔立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12月29日讯 从初秋到深冬,在短短3个月零11天的时间里,以“助企惠民”为主题的政府消费券搅热了哈尔滨消费市场。

  来自哈尔滨市商务局的消息称,包括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拨付的1亿元在内,9月11日至12月22日,哈尔滨市政府促消费补贴资金共投入4.5亿元,这对财政相对吃紧的哈尔滨市来说实属不易。据统计,实际使用资金4.1亿元,其中拨付给各区3000万元,六轮政府消费券共核销使用资金3.8亿元,直接销售额67.4亿元,拉动消费17.5倍。基本实现了促进消费回暖、释放消费潜能、拉动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4.5亿元!哈市政府消费券六连发

  9月1日,哈尔滨市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决定,市政府将向汽车、百货、家电通信、餐饮、文化旅游等领域投放消费券,开展助企惠民活动。

  政府促消费补贴分批次进行,向限上汽车、大型百货、家电通信,以及餐饮和文化旅游行业投入4.5亿元政府消费补贴资金,用于扩内需促消费。首轮于9月11日9时和15日9时两个时间段发放。电子消费券分类设定额度,最大面额1000元,最高补贴比例近20%。同时设定限抢次数、专券专用,如在规定期限内未使用,消费券自动失效,资金回归消费券资金池,进入下一轮发放。

  三个月时间,哈市政府消费券累计发放六轮,前四轮政策基本一致,略有微调。从第五轮开始,哈尔滨市政府促消费资金使用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哈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五轮开始,政府促消费资金取消抢券环节,采取消费者到指定商家购物直接补贴方式进行,先到先得,发完即止。消费者购物后到收银台交款时,直接完成核销,拉动消费效果十分明显,有效避免了前几轮出现的“抢券不消费,想消费抢不到券”,消费券核销率不高的问题。

  最后一轮第六轮政府消费券于12月19日9时30分发放,开放57分钟后,百货类和家电通信类补贴全部核销。

  与此同时,结算平台纷纷推出了购物奖红包、购物券等政策。为配合政府消费券发放,适用商家推出大幅度促销、让利活动,加之银联等金融机构配套红包、减免等资金累计近8亿元。

  政府、商家、平台形成的叠加乘数效应,让消费者在满足购物、娱乐、饮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到了政府惠民政策红利。

  效果怎样?拉动消费呈乘数效应

  消费券发放效果怎么样?12月23日至26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哈市多个政府部门和多个商家,所到之处,受访者均表示,政府消费券实实在在刺激了消费,搅热了冰城冬季消费市场。

  12月1日9时30分,哈尔滨市政府消费券开启第五轮发放,也是取消抢券,采取进店购物直接补贴方式的第一天。不到7时,哈尔滨西城红场生活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该商场提前半小时开门纳客。哈尔滨西城红场生活港企划部相关负责人说,到9时30分左右有近三万之众涌入,排队付款的人群排成一个“S”型不止,又排成第二个、第三个“S”型。

  华滨通讯市场部经理郑岩告诉记者,在第六轮政府消费券发放开始的头一天,位于大直街的总店天不亮就有不少人在寒风中等待,本来8时营业,商场不得不提前一个小时把门打开,“怕把人冻坏了”。

  在哈市苏宁易购、黑天鹅电器、卓展购物中心等商场,均出现了排队抢购“壮观”场面。

  据统计,在最后一轮第六轮消费券发放中,满5000元减1000元的6000个名额在活动开始后的第22分27秒被抢空。

  在政府消费券刺激下,自9月11日至12月22日,97家限额以上汽车企业累计售车3万余台,直接销售额50多亿元,拉动消费49倍。在选定的20余家百货家电通信类商家,直接销售额14亿多元,拉动消费5.9倍。

  在哈市政府选定的24家限上百货类商家中,位于哈尔滨新区大学城的杉杉奥特莱斯销售情况十分抢眼。据杉杉奥特莱斯方面提供的数据,六轮政府消费券下来,他们共计核销政府券936万元,直接连带销售5930万元。

  枫叶小镇物业管理部总监王明海告诉记者,该商场借助政府消费券之势,加大促销力度,购物满一千,除了核销200元政府消费券之外,商场再赠一百元抵用券。因为力度大,六轮哈尔滨市政府消费券活动下来,他们共核销136.76万元,带动销售878万元。

  12月23日一早,位于哈尔滨新区融创茂内的小米手机授权店就排起了长队,这是哈尔滨新区在第二轮首日发放消费券。临近年底,哈市及区县停发和减弱发放消费券的情况下,对于新区商家和全市消费者都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新区此轮投放62.07万元,主要是11月28日发放的330万元政府消费券资金的剩余存量。此轮发放消费券,哈尔滨新区确定了15个适用商家,涵盖汽车、家电、通信、餐饮等,均为限下企业。到12月26日,该区消费券发放也画上了圆满句号。

  连日采访中,有两个词频繁出现:“限上”和“限下”。

  对此,哈尔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限上”即为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之意。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住宿业、餐饮业,并纳入哈尔滨市数据统计范围的企业单位。达不到这个标准则被称之为“限下”企业。

  也就是说,哈市政府消费券选择的都是进入统计数据(入统)的限上企业作为消费券适用商家。

  万象汇和融创茂都是哈尔滨市大型商业企业,但由于其属购物中心性质而非商业综合体,不属于限上企业,被排除在消费券适用商家之外。融创茂和万象汇受访的两位相关负责人几乎是同样的心声:看着人家呼呼卖货,羡慕嫉妒啊!

  市里重“限上”,区里重“限下”,但无论是“限上”还是“限下”,都离不开便于统计数据这个重心。

  为了拾遗补缺,区级政府消费券多选定限下商家。那么,数以万计的各类商家,政府消费券花落谁家呢?某区商务局干部告诉记者,即便是选限下企业,哈市区级政府还是遵循选择“临统”或者有意愿入统的企业。

  哈市政府券六轮发放,适用商家主要固定在97家汽车、24家百货、9家家电通信企业上。一位不愿具名的超市老总向记者吐槽:“无论是日常经营还是疫情期间保供,超市行业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政府在发放消费券的时候却把超市划在圈外。”

  市民黄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政府消费券发放初衷应该是助企惠民,希望能够普惠面更广一些,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有专家指出,政府消费券,将“剁手族”引回实体店,开启全渠道购物新模式,能够推动多种业态消费需求分阶段释放,有效带动所有业态的全面复苏,推动市场回暖和消费回归,助推企业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消费券发放只有更精准、更到位,才能最大限度抵达这一惠民政策本身的善意。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