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0日讯(记者 王亮 包海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代表们的热议话题。
开发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资源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校劳动教育存在重思想、轻实践,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资源短缺,不能满足需求等问题。”省人大代表张海燕建议,要通过劳动教育宣传,通过建立劳动教育宣传基地,在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要进一步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和理论架构,动员调动社会资源,借助博物馆、图书馆、工厂、大学等资源展示各行各业劳动成就和典范。
针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短缺的问题,张海燕代表建议,可充分利用社会各行各业资源,将不同单位、不同机构的软硬件开发成为重要的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建立一定数量不同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会劳动的情感与能力。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教学内容

孩子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是学生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和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尤玲认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学校家长老师认识不到位、师资队伍薄弱以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尤玲代表建议,各级教育组织机构及相关部门应各尽其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开辟未成年人心理沟通的多种渠道。例如,组建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队伍,由心理专家和心理服务志愿者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完善家长学校的管理机制,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家长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家教方法的学习培训,引导家长重视子女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