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已经定好开庭日期
法院却在临近开庭前
突然接到电话
不是当事人打来的
而是当事人所在村书记
魏某患病,下地行走十分困难。他年纪大,说话不清晰。他的老伴年纪也大,孩子也都不在身边。他没办法去法院开庭……图片
法官接到这样的电话又该如何安排庭审呢?
鸡东县法院受理了原告国某诉被告魏某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主审法官在开庭前接到了被告魏某所在村的村支书打来的电话。
出于对患病当事人的关怀与照顾,法官决定将庭审现场搬到魏某家的炕头上。
法官的这一决定,双方当事人都表示同意。当天开庭时,魏某所在的村领导也赶到魏某家旁听这场“家门口”的庭审。
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双方对案件事实争执特别大,谁都不让步。中途赶回家的魏某女儿,因她不懂法律,听不进去原告的话,为父母“打气”,加剧了矛盾,调解陷入僵局。
见此情景,法官建议双方冷静,然后为大家细致地释法析理。旁听的村领导适时参与调解,当起“和事佬”。
理越说越明,气越说越顺。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魏某给付原告国某建房施工款6000元,并当场微信转账支付。
没有审判台
没有原告席与被告席
四十几平方米的民房中
“炕头法庭”
用司法的温度
化解了双方的矛盾纠纷
责任编辑:郭丽颖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