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提增量、扩总量!大庆力争全年引进人才2.4万人
2021-03-15 11:01:07 来源:大庆日报  作者:肖瑶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3月15日讯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今年,我市人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锚定新目标、启航新征程,以“2111”行动计划为牵动,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什么是“2111”行动计划?即抓住“打捆引才”、地校合作两个重点,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联动配合齐抓共管的一套工作机制,推行项目化运作一项落实举措,打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一个优良环境,大力引进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大庆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切实抓牢“打捆引才”

  在人才总量和层次上有新突破

  今年,我市在人才引进上继续提增量、扩总量,力争全年引进人才2.4万人。

  聚焦经济发展,大力引进产业人才。通过开展“万名产业人才引进高校行”、“百企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为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全市100家重点企业、全市各类中小微企业引进所需专业人才、骨干人才和实用人才。

  针对急需紧缺,抓好事业单位引才。围绕金融、经贸、化工、汽车装备制造、教育医疗等重要发展领域,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发布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计划,各县区也将设置待遇优厚、有吸引力的岗位,扩大“打捆引才”成果。

  瞄准前沿领域,抓好创新人才引进。聚焦全市重点培育的百千亿级骨干企业、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组织实施“头雁”团队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

  坚持眼光向内,吸引留住本地人才。扎实推进市、县(区)委书记进校园等活动,深入高校开展主题宣讲,让更多本地大学生留在大庆就业创业。

  持续深化“地校合作”

  在合作广度和深度上有新成果

  今年,我市将以建设“十大基地”为载体,积极创建人才资源、创新要素、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地校合作平台。

  开展“品牌基地建设”活动。加强与省内外“双一流”高校对接联系、洽谈合作,挖掘打造一批有质量、有实效、有发展潜力的“十大基地”,努力打造全省领先的“金牌基地”,做好合作高校550余名本硕学生实习实训的接收、指导、实践、服务等各项工作。

  参加“黑龙江人才周”活动。借助“黑龙江人才周”活动,深入对接中央财经、北理工、天大、南开等目标高校,邀请高校师生来庆交流互访,切实增加高校学生在庆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的人数和频次。

  推进“地校深度对接”活动。扩大“打捆引才”合作高校人才工作站数量,通过组织回访、龙江籍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与目标高校深入对接洽谈,不断扩大地校合作成果。

  深化“人才下基层服务”活动。持续做好20名“特聘人才”服务“三农”活动的日常保障管理工作;支持鼓励驻庆高校在校生、毕业生作为“特聘人才”到村级一线开展实训锻炼。

  深入实施“提优行动”

  在人才培养和激励上有新进步

  我市还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工作,提升人才本领,激发人才活力。

  优化人才服务环境。用好用足市委、市政府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落实好人才住房、购房、落户、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保障政策。抓好人才公寓新建、改建、扩建、提标,实现县区全覆盖。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贯彻落实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关于“重点把人才招聘、人才激励、人才评价自主权下放给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引进方式上充分向用人单位放权,提高人才引进精准度和实效性。

  抓好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实行处级领导和业务干部“双导师”帮带,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复杂工作能力。举办市、县(区)人才工作者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培训人才工作者100人以上。

  扎实落实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管党员领导干部和县区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至少对口联系服务1位专家,每年至少联系2次。完善全市专家库,从“打捆引才”合作高校选聘专家,着力扩大专家规模和层次。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