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5日讯 林甸县东兴乡,有个勤俭村。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叫田立海,今年38岁。
东兴乡有10个行政村,他是最年轻的支书。
勤俭村,有432户人家,1188口人。这么个年轻的村支书,能压住“茬儿”吗?
采访中,村民几乎众口一词:“这个年轻人,有正事儿,我们服。”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83年出生的田立海,是土生土长的勤俭村人。15岁时,父亲去世。还是孩子的他,突然“升格”为家里的顶梁柱。母亲和妹妹的那片天,需要他来撑起。
他选择了外出打工。
这期间,他干过物探、当过钻井工。有了点积蓄,2005年,田立海回到勤俭村承包了200亩旱田。
天有不测风云,8月连续下大雨,把田地泡了个颗粒无收。田立海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下不少外债。
他没气馁,第二年接着种。
播种、喷药、除草、施肥,都是田立海一人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年粮食大丰收,粮价也比较高。
田立海还上了以前的外债,拿着剩下的钱跑回家:“妈,我挣钱了,咱们可以过上好日子了。”随后,娘俩抱头痛哭。
肯干,能干,会干。刚种了两年的地,田立海就在乡亲们的眼中成了种地行家。有些“老把式”都找他问经验。
随后的日子里,田立海越干越大,地也越种越多。他申报开办了水稻家庭农场,仅聘用的水稻技术员就有10人,临时用工高峰时达上百人,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青年致富能手。

田立海(中)与村两委会成员一起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党员干部要先“打样”
2008年5月,田立海当选勤俭村村委会委员。由于勤学肯干,2010年4月,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2020年5月,勤俭村的老支书因身体原因,辞去支书职务回家休养。东兴乡党委任命田立海为勤俭村党支部书记。
一村的“掌门人”,“官儿”虽不大,可肩上的担子,却挺重。毕竟,扛着一千多口人的未来呢。
他刚上任,就遇到了个难题。重新确权土地后,村民多余的土地,需要上缴多余地款。
十几年来,村民拱地头,私开荒,树荫地里撒种等现象,已成常态。少数村屯党员干部,也存在类似情况。
想收钱?村民们嘴上不说啥,可眼光早就瞥向了那些党员和干部。
田立海召开“两委”班子会,统一村两委成员思想,党员和干部要带头。“第一刀”,先“砍”党员和干部。让党员和干部带头主动上缴多余地款,给村民们打个样。
他还严格要求包屯的干部,先做好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的工作,然后再给群众提要求。
真应了那句话:“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党员干部一带头交款,村民们啥话都不说了,立马掏钱。甚至,出现了排号交钱的现象。没人无故不交,没人无理赖账。
村民杨立宝,因父亲重病把手中的钱花光了,交不上多余地款,急得团团转。田立海得知后,告诉他别上火,那1300元钱,我先替你垫上。
经过努力,勤俭村收缴多余地款一百多万元,受到了县里的表扬。

快春耕了,查查土壤墒情做到心中有数。
给村民办些实在事
村里有了钱,该咋花?
田立海主张,拿出一部分,用于偿还村里债务,余下的,都用于公益事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一主张,得到了村民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村部门前建设了一处党建文化服务室,打造村级网络信息化服务站。
大搞水稻田间工程,水渠清淤10000延长米,整修田间路三十五处。村民们,对此纷纷竖大拇指。
以前的勤俭村,有个幸福大院。由于设施少、条件差,村民宁可住土房、借房住,也不愿意进幸福大院。
25间房的幸福大院,只住了3个“跑腿子”。
得让幸福大院名副其实啊。
田立海与村两委成员达成共识:“改造环境,栽花种草,缺啥补啥;锅碗瓢盆被褥,都换新的;选聘一名能干事、会干事的人当院长;让幸福大院达到生火就能做饭、上炕就能睡觉的标准。”
这一提议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改善工作很快推进。完成后,村民积极申请入住,甚至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也想蹭住幸福大院。
经村“两委”会审核,已有21户符合条件的村民,搬进幸福大院。
住者安心,亲者放心。“幸福大院”,真正有了幸福的味道。

村干部到村民家走访,是每天的必修课。
工作要有颗细致心
田立海的手机里有个“党员群众共建群”,群员就有430多人。
张家有事,李家困难,王家闹矛盾,微信群就能掌握。
他要求村两委成员,要第一时间在群里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然后逐一解决。
他与村两委成员研究后,立下“规矩”:党支部,要为村民增收开辟一条新渠道;党支部成员,要为农户找出一个致富项目;党员,要为群众做一件好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屯农民侯占春,妻子患有严重糖尿病。透析不到一年,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田立海了解情况后,主动借给他一万元钱应急。还与“两委”干部研究,为他家申请低保,并从村公益金中,支出了2000元钱的临时救助。
年近80岁的村民谢佰臣,年轻时赌博成瘾,劳苦一年的收入都送到了赌场上,欠下万元赌债。
为躲债半夜举家搬迁,从此了无音讯。他家的承包地,在1998年也被村上收回补给缺地户。
2020年7月,谢佰臣落叶归根,从天津市返回村里,请求照顾。
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谢佰臣,找到了田立海。
田立海安慰他:“老人家别发愁,勤俭村就是你的家。没有地种村上给你补钱,没房住可申请进幸福大院,保证你吃穿住都不犯愁”。
随后,田立海又掏出1300元钱递给谢佰臣,“你先用做零花钱,今后有啥困难尽管找我就行”。
一番话,化解了谢佰臣的后顾之忧,也驱散了他的满脸愁云,笑容满面地到幸福大院安家落户了。
现在的勤俭村,是水稻专业村。村民们旱涝保收,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3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1月,勤俭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田立海以全票当选为村支书。
3月,村委会换届选举,他又以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看来,村民们对他已越来越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