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百名主播讲党史丨龙广电十佳主播杨伟玲为你讲述北大荒的热血奋进之路
2021-04-07 19:30:40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发展史中,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在黑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大型融媒体报道活动

《百名主播讲党史》启动

100位龙广电主播

走进纪念馆、革命遗址

讲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奋斗故事

追寻党的光辉足迹

传承龙江优秀精神

用青春拥抱北大荒

龙广电十佳主播杨伟玲

为你讲述北大荒的热血奋进之路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从“开荒第一犁”到现代化大农机,从一代垦荒人抛洒青春热血到投身北大荒的“科技新农人”,透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在眼前铺展开来。

  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荣复军人来到北大荒,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

  1958年,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发展军垦农场的意见》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近10万官兵从全国各地奔赴北大荒。王震将军发出号召:“永不放下枪,好汉建设北大荒!”馆内的黑白照片再现了当年10万官兵云集密山而后徒步挺进北大荒的场面。

  与复转官兵同期到来的还有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其中有很多人成为了垦区的农学专家。1958年,6万山东支边青年的到来,为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力量。1968年到1976年间,54万知识青年加入北大荒人的行列,他们给黑土地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北大荒贡献了青春年华。八五〇、八五二、八五九……行走在北大荒,从由部队代号改编而来的农场名称中,还能寻到当年的印记。前进、前锋、前哨……从“前”字头农场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知青挺进荒原的激情豪迈。在党的领导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北大荒从全国调集人员,迅速兴办起大型农场,快速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70多年来,北大荒人不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物质财富,还缔造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馆内的巨幅浮雕《北大荒人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室内浮雕。它以时间为线,通过138个人物和32个垦荒故事,讲述了垦荒大军将亘古荒原建成中华粮仓的拓荒神话。北大荒精神诞生于人民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广大复转官兵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战严寒、斗酷暑,吃窝头、住马架,肩拉犁、手挥镐……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荒原上开荒种地建农场。

  馆内的微缩景观“马架子”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复转官兵刚到北大荒的时候没有住的地方,垦荒队员就砍树枝、打土坯,建起了“马架子”。正是这样一间间简易的住所形成了当初国营农场群的雏形。开发建设初期的官兵们,几十天的时间就搭起了1000多个这样的“马架子”。今天,“马架子”成了北大荒艰苦奋斗的代名词。

  北大荒人实现粮食总产100亿斤用了48年;实现200亿斤用了10年;实现300亿斤用了4年;而实现400亿斤只用了短短的2年时间。目前已经连续10年达到了400亿斤的商品粮产量。粮食产量的提高得益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作业,目前垦区的机械化率高达99.9%。北大荒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不断奋进,立足现代农业,全力打造“农业领域航母”。

观看更多“红色足迹”

请登录“极光新闻”客户端

“党史学习”频道

我们一起打卡学习吧!

长按识别二维码

选择“党史学习”频道

点击“红色印迹”栏目

聆听党史故事

感受百年风华

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

打卡红色教育基地

一起学起来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