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岳奎忠:“牛”专家科技帮扶 牛产业效益翻番
2021-04-19 09:39:0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蒋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4月19日讯 “岳老师,牧场的几头牛这两天不怎么卧床,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您有空过来看看吧。”林甸县的百姓手机里有这样一位“牛”县长,谁家的牛生病了,一问他就能知道咋回事。

  这位“牛”县长叫岳奎忠,是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现挂职林甸县副县长。除去承担的学校科研工作,他一年在林甸能待上200多天,来了会直奔牛舍。有时他着急到县里开会,来不及换衣服,身上经常带着牛粪味。

  2009年,东北农业大学与大庆市签署校市共建协议,选派科技专家到贫困县开展科技扶贫。作为一名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岳奎忠主动申请到离家300多公里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林甸县开展科技扶贫。

  初见岳奎忠,当地村民没太当回事,寻思大学教授到这儿走个形式,比划比划就拉倒了。但随着岳奎忠的全方位技术指导,全县奶牛牧场由11个简陋牧场发展到31个规模化牧场,村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位“不坐办公室下基层,不穿西服穿工装,不吃大餐吃便饭,不上公寓上牛舍”的“四不科技人才”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沾土的。

  “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能为他们做一点工作,提供一些帮助,我这个学畜牧专业的农家子弟就知足了。”岳奎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挂职时间一延再延,当地百姓舍不得让他走。“岳老师要是走了,牛我真不养了。”在村民们心中,岳奎忠不但是奶牛专家,还是奶牛养殖户的管家。全县31个牧场,每个月他都跑一遍,牧场之间最远的有几十公里,白天没有时间,就晚上开车去看。痛风病犯了,拄着拐也要去。在林甸县,岳奎忠走在路上经常被人认出来。他的手机也从不关机、不换号,村民们有啥问题抄起电话就打,拿不定主意了也找他合计。

  2015年刚到林甸,通过走访,岳奎忠发现林甸县牧场虽然采取合作养牛的方式,但部分寄养户为了节约成本,经常选用低成本的饲草饲料饲喂奶牛,甚至个别寄养户没有将秸秆和羊草等粗饲料进行预扎,从而形成了表面上看投入少了、成本低了,实质上陷入了产出更少、收入更低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问题,岳奎忠通过与寄养户掰着手指头算账、手把手教等方式,把寄养户的错误观念硬生生地扭转过来,带动1000余户奶牛寄养户养殖效益实现了翻番。

  2016年,林甸县依托奶牛产业,探索“托牛入场”扶贫模式,采取“政府+金融部门+牧场+贫困户”的方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2019年全县一举脱贫摘帽。截至2020年6月底,“托牛入场”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4244户,每户每年获得收益2000元。

  针对经常出现的“抗奶”问题,岳奎忠借助东北农业大学的科研技术力量,研发出治疗奶牛乳房炎无抗药物10个,申请发明专利6个。他经常深入村屯开展畜牧业课题调研,推广使用进口优质冻精约11万剂、诊治乳房炎奶牛20000余头、开展技术人员培训1100余人次、建立3个牧场专家服务站。

  去年,瑞丰牧场多头奶牛出现流产问题。牧场负责人安春明起初以为是牛互相挤着了,过阵子就能好,但是后来一个月流产10多头,损失了100多万元,他坐不住了,赶紧向岳老师拨打了求助电话。受疫情影响,岳奎忠无法到现场,在电话里帮助分析原因,一一支招。按照岳奎忠教的方法,牧场工作人员给牛打了疫苗加上饲料控制,再往后一头也没流产,安春明逢人便夸“这个牛专家真是太牛了”。

  目前,泌乳奶牛全部进入规模牧场饲养管理,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100%。奶量单产从18公斤提升到现在的32公斤,优质奶率达到100%,年产奶量由2015年4.7万吨递增到2020年末的33万吨,全县优质奶牛存栏7.4万头,较“十二五”期末增长85%,实现奶业增收2.25亿元,带动就业2400余人。岳奎忠指导建设的润琦现代化牧场、永兴现代化牧场等30余家奶牛规模牧场蓬勃发展,也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现在的林甸县已形成了集奶牛养殖、牛奶加工、饲草饲料、物流带动的全产业链条,一个百亿级奶业产业园初具规模。

  “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不会停下脚步。”岳奎忠用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依然铿锵。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