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9日讯 工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齐齐哈尔市作为传统工业大市,装备工业发展资本雄厚。尤其进入“十四五”后,在当前多变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下,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产业不仅面临挑战,同样迎来诸多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瞄准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和堵点,依托“十三五”期间齐齐哈尔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在“十四五”开局,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产业将坚实踏上提档升级之路,重塑产业链、强化供应链、提升经济链,打通产业发展“任督二脉”,促使齐齐哈尔市工业经济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
完善产业链发展,不仅能够使“链”上的企业单打独斗去参与竞争,而且能够形成舰队,提高整体竞争力,有效提高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就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际,很多行业受到了较大冲击。然而,齐齐哈尔市传统优势产业却因合理的“链”上发展,在疫情进入常态化管控阶段后,传统优势产业能够快速、全面复工复产,产业链的拉动和相关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凸显。
在齐齐哈尔天重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抓紧加工一重配套锻件。作为下游配套企业,在疫情期间,因中国一重的及时帮扶,企业不但没有出现亏损,反而还比去年同期有了小幅上扬。办公室主任何秀敏说:“疫情期间,中国一重的资金非常及时,同时订单还比平时增加了许多,对于一些技术参数要求高的,一重还有专门的技师进行上门指导,稳定了企业的经营生产。”
为了将产业链打造的更加完善,齐齐哈尔市今年把重型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列为“12+1”产业链项目,并针对齐齐哈尔市产业链短板弱项,制定《“链”接经济图谱》,分行业、分企业绘制原料端、需求端、市场端产业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依托传统工业的基础及带动作用,提高本地配套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能,促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齐齐哈尔雅创海博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的一家入孵企业,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人员不多,但已经是齐齐哈尔市数控机床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为多家企业加工过许多配件。车间主任李鹏告诉记者:“我们的加工精度能达到千分之五,在装配使用过程中能大大提升设备精度。同时,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在他们的指导下,对于基础部件的加工水平日益增强,订单也就源源不断。”
任何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出炉,均需要链条式发展,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各自优势,既能缩减制造时间,又能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同步发展。同时,产业链的良性发展,也可带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能,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齐重数控作为齐齐哈尔市老牌数控机床生产加工企业,在前些年受订单、产品单一等诸多因素制约,造成企业一度亏损,但近几年来,齐重数控通过运用精密制造、技术攻关、产品品质提升等战略举措,扭转了企业不利局面,迅速抢占市场先机,开辟了市场新的增长点,公司高端数控产品订单逐年增加,完成产值不断攀升,企业实现经济指标连续增盈的发展目标。
齐重数控的扭亏为盈得利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齐齐哈尔市在重塑产业链时,同样也认识到装备制造业在快速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不足,就是缺少制造高端产品的能力。为此,齐齐哈尔市针对产业短板,认真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紧紧抓住国家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制造研发机遇,打造立足东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精密超精密制造产业集群,攻克一批制造业“卡脖子”技术,这既是推动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主动之举。
产业链的稳步发展,既是持续推进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工业深度化的有力抓手,也是一场“刮骨疗毒”查找关键“痛点”补齐短板的有效举措;既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又能抓住机遇及早布局,以传统产业基础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并逐步构建全新的产业链。同时,一些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在发展中,也在积极求变,努力创新。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依托传统装备制造的独特优势,在保证订单稳定的同时,加大对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强绿色制造能力,促使新生产业链逐步成型,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上,齐齐哈尔市与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一重集团、上海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风光核能资源开发、风电装备制造及配套、可再生能源资源规模化高效利用等领域将开展深度合作,这样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也能兼顾环境影响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十四五”期间,齐齐哈尔市唯有依托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牢牢抓住产业链重塑的有力契机,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使齐齐哈尔市的装备制造产业昂首阔步、破冰向前,才能在新一轮的工业浪潮中奋勇前行,使齐齐哈尔市经济呈现腾飞式的跨越,并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