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普通的民间借贷案件,立案后不久,被告突然因病去世,各方当事人因此心事重重,原告担心债权无法实现。担保人又不愿承担担保责任,被告的法定继承人们还未能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来,根本无暇顾及这场官司。由于涉及继承遗产和清偿债务的问题,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2021年4月,沿江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原告戚某某起诉欠款人赵某某、担保人孙某某返还30000元欠款和5400元利息,并向法院申请了财产保全。但在收案后不久,被告人赵某某因病死亡。依戚某某的申请,法院依法追加赵某某之子王某某、赵某某之父赵某文为本案的被告。

法官第一时间找到原告了解案情,并多次联系赵某某的顺位继承人——赵某某的儿子王某某。赵某某去世后,其家人心情低落,面对法官及其他法院工作人员的送达、调查、调解等工作都有些消极。同时,作为死者家属对为死者偿还生前的欠款一事也存在一定认识误区。而被告孙某某作为担保人也对其应承担的连带责任有抵触情绪。
多方当事人的不配合,没有难倒法官。她不厌其烦地多次打电话给原被告,用接地气、有温度的方式,把“法理”讲清,把“事理”讲明,把“情理”讲透,还多次约当事人来法院进行背对背调解,努力让当事人既解开“法结”又解开“心结”。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案最终和解。

6月1日上午,双方在沿江人民法院调解室就和解协议进行了最后的确认,原告考虑到被告的实际情况,主动放弃利息,表示其仅要回本金即可。孙某某作为担保人,考虑到王某某的确经济困难,也愿意承担此次诉讼的全部费用,而被告王某某则表示愿意用母亲赵某某的遗产代为偿还这30000元债务,如果母亲的遗产不够偿还此债务,他愿意个人补上一部分,帮助母亲偿还生前的债务。这起案件至此终于得到了圆满解决。
孝顺是百孝之先,诚信是万事之基。案中赵某某的儿子通过法院做工作,在母亲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主动代偿债务,彰显了诚信的可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