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步”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北纬53°27′00″至53°33′30″,坐落着中国最北村落——北极村,在这里黑龙江勾勒出中国版图最北边的轮廓,在这里北极之星点亮神州大地。让我们一路北上,聆听“抗日第一枪”的回响、重温抗日志士的事迹、见证大国重器的崛起、回溯林区转型的脉络。一路向北,向着红色光芒指引的方向,向着国旗高高飘扬的地方。
第八十一站 白马石

在绥化市绥棱县张家湾农场内,有一块石头因其形酷似一匹卧着的马而得名“白马石”。1936年至1939年末,东北抗日联军西征部队先后分批进入绥棱县境内时,以白马石为会师地。各路抗联部队在白马石会师后,召开会议、研究抗敌方略,分赴各地密营,择机打击日本侵略者。白马石是东北抗日联军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有力见证。

1938年6月初,为冲破日、伪军对三江地区的“大讨伐”,中国共产党北满临时省委组织东北抗日联军部分主力部队分三批穿越小兴安岭,向西北部敌伪势力相对薄弱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海伦地区西征。1938年6月,首批西征部队从依兰出发渡过松花江,沿庆城、铁力县山边北进。在战胜了“围剿”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后,分别于9月下旬和11月到达白马石与抗联第三军各部会师。

1938年10月下旬,北满抗联政治部主任兼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率领最后一批西征队伍自宝清出发,向小兴安岭西麓黑嫩平原远征。李兆麟率领部队在百里不见人烟的林海雪原行进,没有粮食,战士们就吃橡子、干蘑菇。橡子、干蘑菇也没了,战士们就吃树皮和牛皮軏鞡。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行军,远征部队终于到达小兴安岭西麓的海伦县境内胜利会师。这一伟大壮举,彻底粉碎了日军企图把抗联消灭在松花江下游的阴谋,为开展黑嫩平原的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马石跨越历史时空,以一幅抗联西征军的壮美历史画卷,以一曲高亢的奋斗乐章,向人们昭示着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
追随初心足迹
探寻发展脉搏
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