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双鸭山:践行百年初心使命 开拓转型发展新局
2021-06-17 10:49: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孙英鑫 安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6月17日讯(记者 孙英鑫 安泽) 17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双鸭山市专场在哈召开。会上,中共双鸭山市委书记邵国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双鸭山思变图强、华丽转身,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回顾百年历史,书写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邵国强说,100年来,勤劳英勇的双鸭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伟大革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发展,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实现了由单一的矿区城市向综合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转变。

  第一,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坚定扛起了能源保障的历史担当。新中国第一台联合采煤机、第一座现代化竖井、第一座现代化选煤厂在双鸭山诞生并投产,有统计以来累计向国家输送了7亿多吨煤炭、1100多亿斤粮食、900多万立方米木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为党的事业、祖国建设和龙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20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必胜的信心举全市之力决胜大战大考,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企稳回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1956年有统计以来增长657.9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1978年有统计以来增长253.1倍;国家级贫困县饶河县提前两年摘掉国贫县帽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第二,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全面迸发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抢抓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机遇,紧扣转型发展主题主线,培育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材料向材料“三个转变”,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构建了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期间,规上工业企业净增39户,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有统计以来的60.3:30.8:8.9调整到42.5:22.5:35,非公经济比重达到53.6%,新登记市场主体3.68万户,市场活力显著增强。

  第三,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孕育传承了悠久的文化精神。双鸭山是古人类繁衍地,饶河小南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是1万3千年前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这里是中国玉器文化发源地,出土了距今9200多年的我国最早的玉器,获得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把中国玉器的历史提前了2000多年,被誉为“中国玉器之乡”。这里是龙江农耕文明见证地,出土了我省最早的汉代农耕器具。这里是赫哲族文化的代表性区域,英雄史诗伊玛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四,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打造建设了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功、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启动滨水北城、南市新城建设和棚户区、沉陷区、老旧小区治理改造,实现老城区换新貌、新城区展新颜。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双鸭山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不断发展壮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域内高等级公路网络交织叠加,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牡佳客专双鸭山段今年将通车运营,双鸭山百姓出行进入“高铁时代”。

  第五,在百年历程中,双鸭山积极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着力打造了素质过硬、作风扎实、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高标准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落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连续四年在全省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良好的政治生态成为双鸭山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

【专题】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