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乐谷中农家乐。

杏花山下鲜花开。刘柏森 摄
黑龙江日报8月15日讯 在鸡西市南郊有几座小山,最高的一座因春天杏花满山名曰杏花山。杏花山下,有一个声名远播的村庄——红星村。
红星村因沙发制造及配套产业声名远播,在本世纪初,年产值近4000万元。村民靠着这个产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被誉为“沙发村”。
走进红星村,只见山上草木葱茏、田间庄稼翠绿、路旁花团锦簇。
退休老支书刘福有今年75岁,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自愿当起了向导。讲起红星村和沙发产业的故事,他有说不完的话。
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木匠侯亚军第一个在村里办起沙发制造手工作坊。在他的示范引领下,赵国林等一批人相继加入到沙发制造队伍中来。
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村里有大小沙发制造厂30余家,还有许多与其配套的泡沫、弹簧等配件加工厂。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基本都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来,村里还雇用了很多外村人。每当太阳升起之时,村里斧锤敲打声、电锯轰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村里店铺林立的沙发一条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如今的沙发一条街比当初冷清了许多。原来的沙发制造企业基本都停产了,只剩下沙发一条街上的店铺仍存活着,售卖的是从外地购进的沙发和其它家具,从前店后厂变成纯销售。这里成为鸡西地区中高档家具的集散地。
“村里打算把这些沙发户召集起来,研究沙发产业下一步咋办。现在,村里的花卉产业和生态田园游产业也开始有模有样。”今年初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万福说。
红星村的花卉产业以村民鞠治勤和范双燕夫妇投资建造的花卉基地为统领。目前,这个基地温室面积1200平方米,有10名固定员工。在经营花卉基地之余,鞠治勤还带领四五十名村民到市里承包园林绿化工程,每个村民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
红星村的旅游产业以前就有基础。在2009年,张丽东夫妇投资建设了欢乐谷肃慎风情园。该园依山而建,集展览、餐饮、民宿于一体。
今年,红星村又引进了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华凌田园综合体项目,拟培育一条以鲜花育苗、种植、加工、运输为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项目一期已经建完,在杏花山下打造了占地330亩的一片花海。
“去年,我们村生产总值超过了5000万元,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2.58万元。随着后续产业的成型,村民的收入肯定还会节节高,村民的日子也会更加红火。”刘万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