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在这间幸福学堂里,放飞梦想,托举希望!
2021-08-29 21:27:40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教育,寄托着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黑龙江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在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同学们正在通过大屏幕与铁力市第四小学的学生们同上一节语文课。教学一体机、高速宽带组成了“云课堂”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正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一起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学生 付思研:

  我们教室里还有智能白板,课件很漂亮,我很愿意上课。

  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教师 仲威平:

  现在都是信息化教学,我们老师也都是每人一台电脑,所以每天都在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提高自己,把学到的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扎根乡村教育一线30多年,55岁的仲威平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会像变戏法一样,在“智慧”课堂中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曾经乡村教学的艰苦岁月,她至今记忆犹新。

  工农乡兰河村,地处偏远的小兴安岭南麓,为了不让村里的贫困孩子失学,仲威平每天要骑车20公里往返在乡间小路上。

  20多年来近10万公里的“送学”路,骑坏了4辆自行车,长度几乎绕赤道2圈。这间只有20多平米、破旧不堪的小平房,承载着山里孩子的希望。

  冬天,学校的门锁常常被冻住,室内即使生着火炉,最高温度也不超过0度。一块旧黑板还用粉笔分割成了4块,因为仲威平一个人要承担四个年级的教学。

  2011年,黑龙江制定了县域城乡一体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一年冬天,当地政府为贫困学生配备了免费的校车,仲威平和她的孩子们告别了简陋的教学点,来到了乡中心校温暖明亮的新校舍。

  铁力市工农乡中心学校教师 仲威平:

  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住着小平房、烤着小火炉、中午带饭盒,啃冷馒头,到现在搬进了宽敞明亮、集中供暖的大教室,能在干净卫生的食堂里吃上营养丰富、热气腾腾的饭菜。学校的音乐室、科学实验室、各类活动器材应有尽有。感觉就是每天都在幸福当中度过。

  同样的幸福,在黑土地悄然蔓延。2014年4月,黑龙江正式启动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障教育支出,把经费向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13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均衡发展。曾经的国贫县、革命老区汤原县,提出“穷县不穷教育”,一幢幢新校舍成为当地最美的地标。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400多公里外的兰西县,这里新建校舍占比达到50%。

  在桦南县,农村学校电子白板、百兆光纤、“班班通”实现全覆盖。全省少数民族聚居的村镇都建起了高标准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涓涓细流,润泽到千千万万孩子的心田,也让许多像仲威平这样的乡村教师更有盼头和劲头。

  杨丹是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学校教师,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继承爷爷和妈妈的乡村教师事业,做起了“乡三代”。

  桦川县横头山镇中心学校教师 杨丹:

  爷爷的年代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艰苦,妈妈的年代条件有所提升,再看看我这一个年代,农村学校一点都不比城市的学校差。针对农村教师的“国培计划”,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每年都有新的大学生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

  解决乡村教育短板,关键在教师。如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计划”、“交流轮岗”等多项举措,为乡村教育输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国培”和“省培”计划实施重点向乡村教师倾斜、给乡村教师缴公积金交社保、为特岗教师等提供临时住房等一系列组合拳,使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乡村教育,放飞着无数农村孩子的梦想,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

  未来,在向这些孩子们招手。目前,黑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安置率和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

  建立起全学段全过程全覆盖的资助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10亿元,惠及1380多万学生,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让更多的农村孩子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公平优质教育的光芒,正普照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龙江教育也在新的起点上孕育着新的腾飞。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