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0日讯 “60多年前,在大庆这片土地上,一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面貌的大会战拉开序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实干劲头,直至今日依然受用;60多年后的‘十四五’开局之年,大庆油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战略突破,更激励大家为建设百年油田、加快建设‘三个城市’而拼尽全力。”8月30日,高新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全国唯一依托石油石化资源辟建的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充分发挥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力军作用,聚力抓紧抓实产业项目“引、育、建、壮”工作,一刻不停抓服务、促发展、去创造,为“十四五”高质量开局起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都不怕。”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邓军和他的同事在外出招商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去探索。“2018年以后,随着化工原料的不断落地,我们重新对产业上下游企业进行梳理,为了把企业引进来,想尽各种办法,通过中介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寻找目标企业来庆投资。”邓军介绍,在招商过程中,“敲门招商”让他记忆深刻。在参加展会时,他们很难有机会面对面与企业负责人坐下来交谈。为了获得这样的机会,通常在晚饭后,他和同事就找到目标企业负责人的房间,直接敲门递上名片,先以“拉家常”的方式交流,再逐渐转入推介大庆。
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高新区已建有兴化、宏伟、林源等3个国家级专业化工园区,先后有海国龙油550万吨/年重油催化热裂解和95万吨聚烯烃、光大环保4.33亿元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博源10.89亿元热电站等21个省市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累计实现到位资金273亿元,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
“坚持在苦干的同时注重巧干,彰显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高新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在积极对接企业招商引资的同时,不断加强公用工程配套完善,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邓军说:“一个个项目的招引、落地,不是简单地出去和企业谈,自身的软、硬件打造更不能少,只有内外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高新区石化产业促进中心设有产业项目科、规划建设科、安全环保科、重点项目推进科等6个科室,在招商、服务、硬件打造等一系列要素的共同支撑下,才使得一个个项目走上“引、育、建、壮”的轨道。以海国龙油“550项目”为例,从最初的立项到项目建设,再到全面投产,每一个环节都融入了大庆产业人的心血。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工作人员“驻企”帮助企业找漏洞、补短板,按照《园区疫情防控情况检查记录》18项措施开展防疫督导,严把冷链货物“入口关”和货物流通“进口关”。同时,积极开展“云签约”,先后签约了相变储能材料项目、乙烯裂解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等较大的“油头化尾”项目。
锚定“争九保八”全年目标,持续焕发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接下来,高新区将以大庆现有石化产业为基础,留住“油头”做大“化尾”,做优存量、做强增量、补齐短板,在夯实发展基础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延伸烯烃、芳烃产业链,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体化、集约化、生态化”的石化产业园区,为大庆加快建设“三个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凝聚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