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讯“真是办实事啊!立案10天,我们8人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程款。”市民程先生说,多亏了杜尔伯特法院执行法官多次驱车下乡,与被执行人10多次的“唠家常”。
在很多人眼里,办实事一般是行政部门的事儿。但有过打官司经历的人都知道,作为审判机关的法院,实事也是办得相当“牢靠”。截至8月末,全市法院共新收案件68171件,审执结49528件,综合结案率75.83%,收结案数量均占全省第二位。据统计,全市法院网上立案7213件,网上缴费22737件,退费1242件,网上申请保全493件,在线委托鉴定214件,律师服务平台事项申请783次,电子送达文书和诉讼活动通知130292件,当事人评价11925件,满意率99.72。
全市法院是如何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的?
让打官司不求人?“一揽子”便民利民举措被优化
打官司本就是遇到烦恼事儿,不得不用司法手段来解决。要是打官司过程不顺畅,当事人更闹心。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全市法院优化“一揽子”便民利民举措。
“跨域立案太便民了。”近日,我市某企业代理律师通过市法院的跨域诉讼服务成功立案。“代理企业想通过诉讼向销售方要回购买饲料原料的货款,企业辖区在县区,按理应到县法院立案,但我的工作地点在东风新村,离市法院近,跨域诉讼我就不用往返县里了。”
不仅如此,全市法院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活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当事人身份亲身体验线上线下办事流程。设置不合理、办事指南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整改。常态化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群众感受司法建设成果。全市法院常态化举办公众开放1730期,接待6.8万人次。市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推出VR全景游览“云端开放”,率先突破公众开放300期,推动形成“打官司不求人”司法文化。
绿色服务窗口全覆盖,建立诉讼服务辅导机制,实现诉讼服务“马上就办”,完善便利律师参与诉讼机制,建立诉讼服务满意度评价制度,持续推动多元解纷向重点领域拓展,设立基层便民诉讼服务点……今年以来,全市线上线下诉讼服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诉讼服务持续优化。当事人评价11925件,满意率99.72。
怎样切实解民忧?一批涉民生领域案件被攻克
要想解当事人的忧,“官司”早点结案最好。为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全市法院持续加大执行力度,攻克了一批涉春耕、涉企业等涉民生领域案件,做到快立快审快执。
记者从市法院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同比增长7642件,结案同比增长6455件;综合结案率同比增长6.66%,全省排名第二。
这其中——
对涉“三农”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保民生·助春耕”专项执行行动期间为当事人执行涉春耕土地3850余亩,执行到位金额2000余万元。肇源县法院仅用9小时就执结6起案件,执行交付土地2753.25亩,有效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切实保护农民工、生活极端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利益。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执结涉民生案件858件,到位标的额5400余万元。杜尔伯特法院在为25名农民工追讨30万工资时,执行法官在被执行人居住地和经营的牧场昼夜蹲守,仅用3天结案并即时发放案款,获得申请人高度赞誉。
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对涉企案件慎用强制措施,采取灵活执行方式,因案施策,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增添“司法动能”。
信访矛盾咋处理?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被拓宽
新冠肺炎疫情令构建涉诉信访的多元化解机制“迫在眉睫”。市法院及时建立“便民云端接访”,取得不小成效:全市法院信访办共添加录入1360名信访人,通过云端视频接谈553人,有效化解信访案件427件。
“硬件建设上实现‘五有’,有专人、有设备、有流程、有维护、有宣传;软件建设上实现‘五转变’,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角色、转变机制、转变方式。”市法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两级法院云端接访账号做到100%全覆盖。此外,畅通网络信访平台、完善便民云端接访平台、强化院领导接访……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的渠道被拓宽,矛盾纠纷被一件件化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优化服务举措、加大执法司法力度、畅通信访渠道,截至目前,《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中涉及的七大内容25条举措,均超计划落实落靠。“我们将继续奋力践行‘打官司不求人’承诺,切实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为忠诚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执法司法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采访结束时,市法院工作人员的话语久久回荡在记者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