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双鸭山:让“粮田”变“良田 ”
2021-10-13 14:43:14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 杨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0月13日讯 从春播到秋收,不间断地在田间地头进行巡田检查……今年,四方台区太保镇所辖十二个村的“村官”们有了“村级田长”和“村级网格长”的职务,在新岗位上他们履职尽责、忙个不停。

  这是我市以四方台区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建立“田长制”,通过实行区(县)、镇、村三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保护黑土耕地资源、改善黑土耕地质量、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的真实写照。

  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富硒土壤带核心区域,全市拥有1500余万亩黑土地(市属620万亩),粮食产能一直稳定在140亿斤以上。

  粮安天下,耕保为先。作为粮食生产大市,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殷切嘱托,深入实施黑土耕地保护战略,特别是通过推行“田长制”等有效举措,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让“粮田”变“良田”。近年来,我市将耕地保护上升为党委政府行为,建立了市、县、乡、村、网格、农户纵向到底的“六位一体”责任体系,逐级分层签订责任状、确定目标、落实任务。“十三五”期间,全市耕地面积、实际划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高出省政府下达指标,耕地“非农化”行为零发生,没有发现非法盗采泥炭黑土和非法买卖黑土现象。

  积极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全市总投资23.62亿元,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00个217.13万亩,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积极采取封育保护、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保土耕作、侵蚀沟治理、恢复植被和灌区配套等措施,完成水土治理面积1370.1平方公里、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36.62公顷,节水总量超6亿立方米;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以宝清县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存储、处置工作。到2020年末,全县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精准扶贫挂钩、执法部门监督”的一体化机制,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2044万个。通过推广“宝清模式”,全市按照合理区域布局方式设立回收站点786个,各县区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16.6吨;积极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年稻瘟病绿色统防统治17.2万亩,同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105万亩。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7.72%。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四方台区先行先试推行的“田长制”,取得了初步可喜成果。今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地方改革案例刊发。今秋我市专门在四方台区召开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田长制”现场会,通过实地观摩、现场交流等形式,认真总结经验、广泛宣传动员,进一步推动全市田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2021年,四方台区在市里支持下探索制定了“田长制”改革方案,以“五化”理念为引领,构建“分级管土、科学用土、分类治土、防污护土、全民爱土”的体制机制,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持续改善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能。

  通过细化责任、分级管土,搭建“集成化”改革架构。整合涉农领域改革成果,系统建立黑土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在“田长制”顶层设计上,四方台区按照“三变三不变”原则,建立区、镇、村、网格、农户“五级”责任体系,实行多长合一、多规合一、一岗多责、高度集成。确定黑土保护面积11.3万亩,划分管护地块1.96万个,实行土地承包者、实际经营者为地块“双责任人”,设定“双责任人”4303个,集中流转土地占总面积的46%。

  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治土,突出“精准化”改革策略。对辖区内复杂的土地状况、土地性质进行分类施策。探索性进行米豆间种、中草药套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占耕地总面积61.9%,实现应翻尽翻。采取平原旱田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培肥地力,坡耕地采取横坡打垄等措施,15度以上坡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对1300亩采煤沉陷耕地落图建档,通过剥离土回填复耕形式,分批进行治理,让低附加值土地“变废为宝”。

  通过多方联动、防污护土,形成“系统化”工作合力。落地省“百大项目”浙江伟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全面阻断土地污染源。

  通过养护结合、科学用土,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做好耕地养护,持续推广“机械化+数字化”“沉陷地治理修复生态+旅游”“综合农事”等新模式,精准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今年轮作试点面积1.33万亩,建设富硒大米、柞蚕、关防风、轮作间种等11个物联网基地,积极探索农业数字化监管,推进农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数字化管土护土用土能力,全区土壤定点监测指标有机质含量得到逐年提高。

  通过宣传引导、全民爱土,营造“普及化”社会氛围。四方台区多角度活化宣传模式,引导农民看好自家地、守好子孙田。开展线上、线下多层次培训,逐步提升各级责任人爱土意识和护土能力。建立逐级督导、考核奖惩制度,督促田长制落实落地落细落靠。

  黑土地形成需要日积月累,黑土地保护也非朝夕之功。“要用心思考、用力落实、用情推进,要在‘点’上抓创新、在‘面’上抓统筹、在‘根’上抓关键,全力做好田长制各项工作”。今后我市将持续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真正守好用好黑土耕地“饭碗田”,当好做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