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做强基础支撑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品牌价值 ——五大连池市“三位一体”推进大豆产业振兴发展
2021-11-10 11:16:47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1月10日讯 五大连池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精神,致力于把“头”做精把“尾”做长,倾力推进做强基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有机融合,全力走出了一条五大连池特色的大豆产业振兴之路。

  夯实基础垒高台,挺起“主心骨”

  空气质量优良、土壤肥沃、降水量丰沛,五大连池市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为大豆的生长、养分的积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种植绿色有机大豆的最佳区域。大豆作为五大连池市主要种植作物,一直占有较高的种植比例,年均保持在350-450万亩,总产量在70万吨左右。该市出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矿泉大豆品质优良,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12项指标含量远高于全国平均值,尤其是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21%、42%,是国内保健成分含量最高的食用大豆。

  五大连池市科学架构出良种繁育、绿色有机种植、功能性大豆产业技术创新和矿泉功能性大豆加工四大体系,各子体系协同发展,形成条块结合、稳定、持续和高效的大豆产业振兴,每个子体系分别制发实施方案,确保大豆产业振兴有序创建。国家为打好种业翻身仗在黑龙江实施了大豆种植者补贴、米豆轮作制度试点等政策,五市自2018年开始享受国家3000万元制种大县奖励政策,2021年又被国家确定为新一轮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县,“十四五”期间每年给予资金3000万元,用于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融合发展。2021年5月,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市,获得奖补资金1亿元。
五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制定了《五大连池市2020-2025年大豆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连续多年出台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户种植大豆热情,加快了大豆产业发展步伐。

  技术创新延链条,构筑“硬支撑”

  五市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进培育育种专家和人才183名,拥有大豆品种自主知识产权94个。支持企业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6家科研院校开展合作,设立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个。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了框架协议,合力建设五大连池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中心。市域内大豆龙头企业圣丰种业与盖钧镒院士合作建立“大豆院士工作站”,富民种业与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合作组建了东农富民农业联合研发中心和科研、生产、推广联合体,其研发的无腥味、异黄酮、高油酸大豆品种在国内领先。
五市现有17家大豆加工企业,年可加工大豆23.1万吨。以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圣丰种业、富民种业为代表的14家种子企业,年加工销售春大豆种子15万吨,占黑龙江省大豆商品种子市场份额40%。按照“一核两带三区”的整体规划布局,全力打造以大豆种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制种基地和龙头企业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富尔种业、垦丰种业、龙科种业等国(省)家级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加快建设大豆种子综合服务中心、大豆育种创新研发中心、种子仓储交易中心,为大豆种子企业、加工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提升价值亮品牌,树立“新标杆”

  五大连池市是全国50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这个市采取“走出去找市场”和“引进来搞加工”双线并行的方式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成功举办2018中国大豆食品专用原料研讨会、第三届北方春大豆优良品种研讨暨田间博览会、全国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收获现场会、第三届中国大豆种业高峰论坛暨大豆良种地展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绿博会、北京年货大集等知名展会,用好黑河市“极境寒养”区域公用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和网络,开拓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以销定产。全域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全面落实绿色生产标准,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功能性大豆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73万亩。

  五市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建设,落实黑土地保护项目20万亩,建设农业“三减”高标准基地64万亩、“互联网+农业”示范园区17个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8.6万亩,先后实施了国家第三批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国家农产品(大豆)基地建设、国家大豆振兴发展计划和绿色高油大豆生产基地等项目。
目前,五大连池市拥有“五大连池大豆”地理标志,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数量发展到36个,57家企业被授权使用“极境寒养”黑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先后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制种大县奖励县”“全国大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主要农作物(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1年获批创建以大豆种业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本报记者林松涛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