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4日讯 2000年,齐齐哈尔市实施公交行业改革,取消财政投入,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全部民营化,解决了当时国有体制下企业冗员成本高、经营机制不灵活、公共财政负担重等问题。改制后,公交企业依靠经营收入增开线路、增加车辆,落实了老年人优待乘车政策,公交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是,随着物价水平上涨、人口结构变化和群众出行方式改变,城市公交运营成本逐年增加,使得鹤城公交发展处于困境:大部分线路亏损经营,车辆尾气排放严重污染却没有能力更新,60%的线路正常运营周次计划无法执行,部分线路车辆完好率甚至不足20%,群众基本出行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城市公交如何发展成为一道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后,齐齐哈尔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破历史藩篱,准确定位政府在城市公交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能,促使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战略落地生根。近年来,市政府将城市公交升级工程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出台系列支持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支持公交企业更新应用新能源公交车的三年运营补贴政策;坚持特事特办,在土地供给和城市规划上全力支持公交企业建设充电站与停场地;每年列支一定金额,对公交企业开辟新城生冷线路给予三年财政补贴;制定与服务质量考核挂钩的公益群体优待乘车减收财政补贴制度,每年列出专项资金对考核优秀的企业和线路进行奖励;建设公交专用道,保障公交路权优先,为落实城市公交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由政策催化,推动社会共建,至此,城市公交面貌日新月异。从2017年3月至12月,在不到9个月时间内,齐齐哈尔城市公交车容站貌、线网布局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公交发展实现了华丽转身。
解决人民出行最根本的问题是车辆。齐齐哈尔市积极响应国家绿色、节能、环保号召,持续优化车辆结构,提升车辆品质,从2000年的柴油车到2014年的天然气车辆,到2016年开始更新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黑尾巴”柴油车渐渐被淘汰。今天,齐齐哈尔市合计更新应用新能源车辆908台,所有运营车辆全部更新为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从6米车长发展为8米和10米车长,从环境污染严重到绿色环保无污染零排放,使公交出行成为了市民出行方式的首要选择。绿色、节能、环保的交通出行环境,保住了鹤城的“绿水青山”,也为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行业一如既往地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部署,以市民出行需求为基础,加大力度落实公共交通在规划用地、建设投资、路权分配、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先的要求和发展思路,使配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更趋合理,公交路权优先首开先河。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战略构想,使加快建设智能、高速、泛在、融合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迫切需求。近两年,齐齐哈尔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战略部署,坚持自我革命、创新驱动、调整职能、再造流程,全力推动公共交通行业传统管理方式转变。以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公共交通治理能力为工作目标,开启齐齐哈尔市公共交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建设新征程,迈出齐齐哈尔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坚定步伐。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公交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车来了”APP可以随时关注附近公交车运营状况、“公交一卡通”打破了齐齐哈尔市公交企业线上支付不互通的瓶颈;NFC手机移动支付解决了无卡无零钱乘客的乘车难题……公共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道鹤城发展的必答题。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持续推进齐齐哈尔市公交行业发展走向深入,才能不断促进齐齐哈尔市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