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黑河
搜 索
严把“政策关”“选人关”“质量关”“结构关”“纪律关”——黑河市逊克县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21-12-06 14:51:30 来源:东北网-黑河日报  作者:刘纯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6日讯 今年,逊克县在驻村干部选派、轮换工作中严把五个关口,确保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尽锐出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严把“政策关”。突出“早”字,在统筹谋划上下实功。县委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周密安排,专题研究驻村干部选派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做到高起点定位、高标准选派。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选派(轮换)工作通知精神,制定下发相关文件,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调整轮换的范围、条件和程序,职责任务,管理考核,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召开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选派(轮换)动员部署会,对驻村工作第一时间进行动员部署。

  严把“选人关”。明确选派条件,把牢驻村干部选人关口。选派工作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择优选拔的方式进行,注重选派政治素质好、敢于担当、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党员干部。向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新选派驻村工作队,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抵边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73名县派驻村干部第一时间奔赴乡村振兴一线,与原工作队和乡镇、村完成对接并开展驻村工作,让机关干部在基层一线“墩苗”,让县直部门优势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快全县乡村振兴步伐。

  严把“质量关”。严把驻村干部选派“质量关”,切实做到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抵边村因村选人、精准选派。组织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部门,对村情民情进行分析研判,优化选派方案,确保驻村干部精准定位、精准选派。择优选派2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占总数60.9%,把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选派到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把具备一定农村工作经验、政策储备扎实的选派到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做到能力顶配、任务匹配、专业搭配,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严把“结构关”。县委统筹把握县直部门驻村干部选派,做到梯队结构合理、人员搭配科学。县派41名第一书记、32名驻村工作队员中,中共党员、预备党员64人,占总数的87.6%。年龄在40岁以下的39人,占总数53.5%;41岁至50岁的29人,占总数39.7%;50岁以上5人,占总数6.8%。队伍在整体实现年轻化基础上,保持以老带新的做法,使年轻队员能够向经验丰富同志及时请教、学习。

  严把“纪律关”。坚持保障与激励并行、严管与厚爱并重,明确各方职责任务,确保驻村工作真驻实驻、取得实效。明确派出单位职责任务,要求派出单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所在村实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定期下沉研究驻村工作。把驻村干部选派、轮换工作情况作为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内容,推动形成“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驻村工作机制。明确驻村干部管理要求,严格落实乡镇党委直接管理责任,要求驻村干部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等制度,切实做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