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拿大制片人“偷摸儿”送我一枚徽章
今天的赛事转播一切顺利,进入正式赛程,基本早晨六点多出发到晚上十一点多结束,虽然日程很紧张,但也是收获满满。
今天加拿大的制作人“偷摸儿”塞给我一枚OBS的奥运徽章,说是“偷摸儿”,是因为疫情防控要求不建议人们之间互相握手,然而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他上前跟我握个手,然后趁着握手的时候塞给我了一枚奥运徽章,可能是因为这几天我们的合作很愉快,用这枚徽章表示感谢和鼓励吧!

历届奥运会上,一些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通过交换身上佩戴的圆纸板来传递彼此的美好祝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奥运会中独特的“Pin文化”。Pin是奥运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会像集邮一样收集奥运Pin,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徽章,他们经常还会“换Pin”。历届奥运会,“换Pin”是观众、媒体甚至运动员都乐此不疲的事情。这些造型精美、颜色鲜艳,看似不起眼,却又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小徽章,正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美好诠释。

没有时间去“换Pin”,今天收到的徽章也成为温暖紧张日常的小确幸,它既是参与奥运盛会的证明,也是交流奥林匹克精神的窗口。
——冬奥会冰壶转播团队导演魏晓冬
【2】信号平稳 奥运餐厅科技感十足
今天是2月6号,赛事转播在经过了开幕式和首日赛事的检验后,技术系统运行稳定,转播进入平稳期。信号的质量和各特权转播商的反馈基本达到或超过预期,前期的工作目标全部达成。今天我在工作之余,像国外同行了解了目前VR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在电视转播方面的相关应用。以这次北京冬奥会转播为例,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现场进行了VR转播,电视观众可以通过VR眼镜体验身临其境的现场观感。

“民以食为天”,健康可口的饮食一直是大型赛事组织中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不得不说,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这次的奥运转播后勤饮食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组委会设立了媒体餐厅,每天为主国际转播中心提供一日三餐的服务,饭菜的口味分为中式和西式,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饮食文化需求。

在我看来,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中式餐饮,也许中国之行,品鉴中国美食对于国外同行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Delicious”是餐厅里听到最多的评价。此外,餐厅内的机器人智能出餐系统,也让国外同行啧啧称奇,全程零接触出餐,最大限度地满足防疫要求,也让整个餐厅科技感十足。咖啡角等小型餐饮设施则24小时提供简餐服务,最大限度地保证用餐需求。
24小时技术系统不间断运行,确实给我们每一位技术参与者带来不小的压力,“战斗”才刚刚打响,相信接下来的工作一定是平稳又充满挑战!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融媒技术部陈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