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过别样春节 为生命“守岁”
2022-02-11 09:10:00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杨军 李莹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2月11日讯 绚烂的烟花、新年的钟声、亲友的团聚、节日的红包……春节,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在市人民医院,有许多医务人员仍坚守岗位。这群“春节不归人”的忙碌身影,在这个虎年春节里显得独特而温暖。

  门外是生活,门内是生命

  急诊科,这里24小时接诊,成为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地方;这里全年无休,是医护人员与死神奋战的最前线。昼夜晨昏,这里的灯长明不灭,这里的忙碌持续上演,连春节也不例外……

  8时,急诊科的医护交班之际,医护人员开始在各自岗位忙碌,检查仪器设备性能、时刻保持急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加强学习急诊分诊等,为随时抢救病人做准备。

  8时20分,楼道里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120救护车送来一名意识不清患者,所有人员立即投入抢救工作,家属焦虑地叙述着:“老人独自生活,1小时前突然意识不清”。“心率128次/分、呼吸36次/分、血压77/45mmHg、体温36.5℃。”护士汇报生命体征。“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微量泵给予升压药物维持血压,留取血标本”,医生边检查病人边准确迅速地下达着口头医嘱;护士一边重复着医嘱,一边熟练地执行着。十分钟后医护人员已经陪同患者做完头颅、胸腹CT返回抢救室。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医护始终守护床边,化验结果陆续在报……

  9时15分,患者突然抽搐,心电监护显示室颤,除颤仪立即除颤。“200J电除颤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终于老人的生命再一次被大家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抢救持续了一个小时,此时此刻所有在场的医护无不欣慰和满足,下夜班的同事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抢救室。白班医护人员继续跟死神战斗……

  10时,留观区已座无虚席,“王护士,我们一起看个皮试!”“好嘞,马上!”护士“姐妹”们几乎每天都在这样的繁忙声中度过。

  11时30分,午饭时间,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患者第一,大家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什么时候把手上的工作处理完,什么时候吃饭,把吃饭时间尽可能压缩,腾出来留给急诊患者。”

  14时,“快来人啊,快,快给我儿子看看。”急诊送入一名鱼刺卡喉咙里的6岁儿童,护士立即通知耳鼻喉急诊值班医生到场,争分夺秒,同时安慰家属不要慌不要急。

  18时至24时,夜间就诊最高峰,这时的急诊共接诊25名患者,包括肾功能不全、急性胸痛、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胃肠炎、急性过敏等。

  120救护车呼啸刺耳的鸣笛声一次次划破长夜,急危重病人一个接着一个送入急诊科。

  零点的钟声敲响,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大厅依旧人头攒动,急诊诊室门口依旧有人排着队,分诊台护士看着登记表,仔细询问每位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相关信息,做好测温、扫码、分诊、登记等。累了忍不住打起哈欠,眼里布满血丝,但遇到有患者询问时,便立马精神起来。“自己必须做好准备,守好夜班岗,急诊科的门外是生活,门内是生命。急诊大门的堡垒守住了,医院就守住了。”这是他们的心声。

  ……时钟指向第二天早上八点,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这24小时仅仅是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奋战在抢救生命一线的缩影。

  春节无休,守护不停

  春节期间,红红的新年装饰将病房点缀得年味十足,神经外科的两名医生正在喜庆的中国结旁边激烈探讨患者的病情,这样的坚守平凡而又热烈;骨三科的护士走进贴有福字的病房,感受着喜庆的节日氛围,但丝毫不敢松懈,耐心地看护患者。

  “透析患者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为了让透析患者安心过年,透析室春节假日不休息,年味正浓时的大年初一,医护人员一早六点多就到科室为患者准备透析。护士全程看护,与患者沟通与交流,进行健康教育,解决家属的后顾之忧。”一名医护人员介绍说。

  “辛苦啦,辛苦啦”,一句句感谢的话从患者嘴里说出来;“过年好,过年好”,一声声祝福是医患间温情的互动。透析室医护人员说,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没有节假日,坚守在临床一线工作,只为时刻守护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发热门诊,院感防控的前哨,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做好疫情筛查工作;双鸭山高速卡口,医护人员为返乡人员做核酸检测,他们24小时守护着城市大门。

  过别样春节,为生命“守岁”。每一个坚守者的背后,都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医者情怀,都离不开家人默默无私的支持,医护人员虽不能陪伴亲人身边,但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医者仁心,倾心服务好每一位病人,全力为生命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