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从“绿色环保的奥运火炬”到“水冰转换的冰立方” 哈工大冬奥赛场书写新传奇
2022-04-08 17:23: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4月8日讯(记者 许诺)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授予148名同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荣誉名单中,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运动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22级博士生齐广璞榜上有名。

  冬奥赛场书写新的传奇

  在2月16日晚举行的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四次征战冬奥会的31岁老将齐广璞以129.00的分数夺得金牌,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冠军“大满贯”。

  2008年,初出茅庐的齐广璞,在第十一届全国冬运会一飞冲天夺得金牌,从此跻身国家队,进入国际赛场。此后,他相继拿下该项目的世界杯分站冠军、世界杯总冠军和世锦赛冠军,却三次与冬奥金牌擦肩而过。

  赛前,齐广璞的妻子写下一封信,为他加油鼓劲:“这是你第四次站上冬奥会的赛场,作为你曾经的队友,我为你自豪,也很清楚其中的不易”“坚持到今天已经是胜利了,你是我们全家人的英雄。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全家人都以你为骄傲,我们都等着你回来。”

  此前,齐广璞和队友贾宗洋(同为哈工大航天学院2022级博士生)、徐梦桃夺得首次设立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银牌,同样书写历史。赛后,他表示,争取登上最高领奖台,就是老将们坚持的意义。几天后,齐广璞做到了:“只要有梦想,能坚持,年龄和伤病对我们来说,都不是问题。”

  在2月1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哈工大航天学院2022级博士生刘佳宇第四次征战冬奥会,最终名列第八。刘佳宇说,支持她走到现在的与奖牌无关,与荣誉无关,更多的是“热爱”二字。

  “硬核”科技助力冬奥

  从奥运火炬到奥运场馆再到冬奥专列,哈工大多项“硬核”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微火”点燃主火炬的一幕惊艳世界并永载史册,完美诠释了“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理念。哈工大材料学院苏彦庆教授团队采用3D打印技术,攻克了火炬在研制过程中精密成形的难题,成功制备出完全满足要求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有效助力北京冬奥会零碳排放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奥运火炬。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国家游泳中心由“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泳池到冰场的快速转换。从结构设计到智能监测,哈工大土木学院张文元教授团队,建筑学院陆诗亮教授、余洋副教授团队开展了专项研究,助力实现智慧化场馆建设、运营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首次实现从泳池到冰场的快速转换。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由哈工大建筑学院梅洪元院士主持设计的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会展酒店片区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该片区承担冬奥会赛时的会议、展览、酒店等功能及提供辅助赛事的活动空间。

落日鸟瞰实景。

  作为复兴号的智能升级版,“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北京冬奥列车在京张高铁开通运行,实现了人们“坐着高铁看冬奥”的愿望。这两款车头的蒙皮由哈工大材料学院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实现制造生产。

“瑞雪迎春”车头蒙皮。

  技术官员团队见证冰雪荣耀

  从开幕式到赛场内外,随处可见哈工大人的身影,共同见证冰雪荣耀。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速滑冬奥冠军、哈工大体育部教师张虹作为6名执旗手之一闪亮登场,自由式滑雪裁判、哈工大体育部主任陶永纯作为唯一裁判员代表宣誓,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

  从参与火炬接力到为获奖运动员颁奖,再到担任速度滑冰项目央视解说嘉宾,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和北京冬奥组委委员等职务的张虹,多次现身赛场内外,为北京冬奥会贡献力量。

  此外,哈工大体育部有21名教师担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技术官员,分布在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短道速滑、冰壶(轮椅冰壶)等多个项目。

  据介绍,1956年起,哈工大开设滑冰选修课,并作为哈工大特色一直传承至今。此后的几十年,哈工大在保持冰雪运动传统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冰雪运动设施、拓展冰雪运动项目,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学校先后开设了雪地足球、雪地球、雪合战、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冰雪特色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哈工大早期校园冰上活动。

  此外,几乎每年冬天,学校都举办冰上运动会或冰雪趣味运动会,突出趣味性和竞技性相结合,让师生在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中收获健康快乐,感受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