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5日讯 这几天,哈尔滨喆凯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明凯和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春耕,“种、药、肥都备齐了,可我那片地有点洼,等干一干就开种!”他说:“今年我们还种大豆,还是选的‘中龙小粒豆1号’。”
“中龙小粒豆1号”他们已经种了两年。
抗病、高产、高蛋白……说起从省农业科学院带回来的这个品种,韩明凯和他的社员们就忍不住一个劲儿夸,“产量高,亩产平均400多斤;品质好,每斤售价都能比市场价格高1毛钱……”
这个品种为什么这么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来永才告诉记者,“小粒豆”的优良性状都是从我省独有的寒地野生大豆中的优异基因提取而来。
寒地野生大豆被农业专家们尊为大豆的“老祖宗”,它有个大家都熟悉的小名“拉拉秧”。“拉拉秧”不能吃不能用,地位却显赫,奥秘就是它的基因。
“你看大豆都是直立的吧?可‘拉拉秧’长得就像野生杂草,以前在田边、河岸、沟旁长得很多,一般喜欢缠绕在伴生植物上,还有的就在地面上爬着长。”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衡做了多年的寒地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工作,对“拉拉秧”性状颇为熟悉,“寒地野生大豆具有抗病耐薄、抗旱耐寒等优良基因。”
“这些基因往往是现代栽培种里所没有的,科学家通过杂交、基因聚合等先进科学手段将其中抗病、抗虫、抗寒耐旱等优良特性转移到农作物中,从而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来永才介绍,“长期以来,寒地野生大豆资源也一直是中科院、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大豆起源、遗传驯化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目前省农科院寒地野生大豆利用研究团队集成创新了‘野生父本、严选母本’‘分批去雄、集中授粉’‘遗传分析、分子辅助’等5项核心种间杂交育种技术,累计配制3581个种间杂交组合。”
此话怎讲?说白了就是让野生大豆当“爹”,栽培大豆当“娘”,通过杂交,将优异性状转移到后代中,让后代携带野生大豆的优异性状,如高蛋白、抗病等。
来永才说,经十余年的定向选择,我们获得多花荚、高蛋白、高异黄酮等新种质107份。
这些种质被育种家广泛利用于选育早熟、优质和抗逆特征的大豆新品种,实现了寒地野生大豆资源优异性状转移和高效利用。其中利用野生大豆资源ZYD355创制的双高新种质“龙品8807”蛋脂总量高达66.16%,蛋白质含量48.29%,被农业部评为1级优异种质。
利用这些种质,该团队先后选育了中龙豆1号、中龙豆105等大豆新品种26个,特别是中龙小粒豆1号、中龙黑大豆1号等小粒、鲜食特用品种满足了市场对优质加工型、营养食用型、功能保健型大豆品种的需求,价格高、效益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该品种除了得到种植大户的认可,也被深加工企业所青睐。黑河市好食育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发大豆发酵产品,该公司所开发的5大类60余款药食同源产品的核心原料就是“中龙小粒豆1号”。
该公司副总经理许庆瑞介绍:“我们项目属于我省科技成果转化重要项目,对豆子要求特别高。”为此公司在全国各地筛选优质大豆,最终选定了该品种。
“发酵过程中,其具有体表面积大、44%以上的蛋白质含量、生物活性物质多等优异特性,是非常好的专用品种。”许庆瑞说。
寒地野生大豆是否会孕育出高产的“超级豆”?
“它们为‘超级豆’选育提供创造特异种质的可能!”来永才表示:“我们有望利用野生大豆抗病、耐逆、生育期广适性、多花荚、多节多枝、高品质等优异基因,培育出生育期适应性广、抗性强、耐密、耐贫瘠、产量高、功能型的中国常规超级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