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9日讯 记者近日从相关部门获悉,从今年起,牡丹江将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优势区、乡村宜居宜业样板区、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争当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由五年前的1.57万元增长到去年的2.38万元,连续19年领跑全省。
牡丹江市坚持绿特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同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并进,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全市农业特色强与效益高优势并存,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耕地50%以上,形成“菌菜牧林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栽培规模占全省34%,果菜对俄出口占全省70%,特色农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民致富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逐步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
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今后牡丹江将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优势区、乡村宜居宜业样板区、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争当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我市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聚焦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抢抓国家开展示范创建的政策机遇,突出试验与示范相结合,在全市选取不同类型的行政村,统筹考虑村民意愿、生态条件等因素,因势利导、因村施策,打造一批适用于不同村情的乡村振兴新样板,以点连线带面形成整乡、整县推进,使牡丹江成为全省的示范和典型。
牡丹江市将聚焦特色产业,创造农民富裕“新生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坚持向科技要效益、向绿色要特色、向质量要发展、向品牌要市场,在稳定提高粮食供给的基础上,推动“菌菜牧林药”和蜂渔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聚焦农业产业各环节,坚持全链挖潜、集群扩张,加速植入新型加工、定制营销等新业态,打造“增效+增值+增收”组合新优势,赋予乡村产业增长新动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
牡丹江市还将聚焦人居环境,塑造美丽乡村“新颜值”,全面开展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数字乡村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实现农村由干净向美丽、宜居向宜业、传统向现代升级,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稳得住乡亲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