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0日讯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将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课程。
“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支持,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太差”……时隔20年,曾存在于家长记忆中的劳动课再次回归,成为许多家长热议的话题。
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劳动课并非简单的回归,而是在之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提质升级。
回归后的劳动课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学校可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群。
劳动课各学段任务和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如烹饪课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求学生从参与择菜、洗菜等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到制作凉菜、拼盘,学会简单的蒸煮,再到学会用炒、煎方式做二至三道家常菜,最终实现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对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增强劳动意识等,都有着最为直接的帮助。”市教研院小学劳动教研员张娟表示,过去的劳动课,所涉及的劳动技能等级很低,都是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劳动。相比之下,重新回归的劳动课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不要让劳动课流于形式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上小学5年级就自己做早餐了,支持学校开设劳动课”……对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鹤城家长们纷纷拍手称好。
“新学期加入劳动课真是太好了。劳动课可以改变孩子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的现状,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家长赵欣然认为,劳动课成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了,这是一个好事。
他表示,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没干过家务,少数也只是整理自己的个人用品,相比他当年上学的时候差远了。“劳动课内容更加丰富,期待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技能,为将来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家长在赞同之余,还有着一份担忧。 “学校布置的一些劳动又是拍视频,又是交作品,最后还是我们家长承担起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刘某告诉记者,有些校内劳动已经“变味”,很多都是家长帮着做的。她担心回归的劳动课流于形式,最后变为家长的“负担”,成为了家长的“劳动课”。
“希望学校新学期开展劳动课的时候,让孩子独立完成,不要让家长被迫参与,真正让孩子学到生活本领,锻炼自己。”采访中,多位小学家长说。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
“加油,加油。”在建华区全福小学,劳动课教师王姗正在组织新生进行整理书桌男女比赛。
“学校重视劳动课,多年前就配置了专职师资力量,并编写了校本课教材,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在王姗看来,新的劳动课很多项目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但想要面面俱到有一定难度。“老师、场所、设备都是问题,尤其一些技术性强的项目,可能要去校外请外援。”
近几年来,齐齐哈尔市许多小学结合实际,开设做饭、种植、户外实践等劳动校本课,如民航路小学、全福小学等学校,利用综合教室里面的厨具,教学生学会简单的蒸煮;大民中心学校、龙沙小学江岸校区利用校内闲置土地建设特色种植园,让学生体验种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但也有些学校劳动课停留于理论,尤其是初中,常出现被其他学科占用。
“劳动课是非升学考试学科,即使未来独立成课,也并不意味着地位立马上升。”市教研院小学劳动教研员张娟表示,需要警惕劳动课变得“有名无实”。
“上好劳动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龙沙小学新城校区校长赵焱认为,劳动课要落到实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对劳动课的重视,保证课时;另一方面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必须让孩子自己动手承担家务劳动,真正地掌握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