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5日讯 近年来,尖山区推行“5+2”模式,推动“五育”融合,落实“1+X”两段式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学生评价改革。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评价反馈结果,完善“双减”政策实施。创新考试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考试激励性的减负提质功能,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改变了过去统一纸笔测试的模式,积极探索无纸笔测试的评价形式,精心设计检测性强、趣味性浓的闯关试题和情境,确保既减负又提质,融入更多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测试内容,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得以全面展示,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落实双减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体育、艺术、科普、益智、综合实践等形式多样的社团特色活动。三至六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课后服务“1+X”两段式课程设置,一个小时安排作业辅导,教师解惑答疑;另一个小时,各校根据实际组织特色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个性化校内课后服务。引进2家优质配餐企业,解决学生中午配餐问题和家长看护难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
积极拓宽“五育”并举的渠道。加大特色学校建设力度,丰富学校内涵文化,积极为学生学有所长、学有专长搭建平台。玉龙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有效拓宽艺术教育领域,外聘音乐、体育、围棋、口才等专业教师,丰富课程内容;师范附属小学有效利用校内资源,拓宽课程渠道,开设机器人、国学、竖笛、合唱等特色课程;文化路小学以微笑教育为引领,充分利用学校优质学科和大格局教育资源,开设书法、美工、街舞、田径、花式跳绳等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马鞍山小学开展篮球拓展训练,全校学生全部参与到课后延时拓展训练,释放了学生活泼的天性,促进了学生的团结意识;一马路小学通过兴趣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手工作品展,激发了学生动手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