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土丰龙江 | “粮田”变“良田” 黑龙江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22-05-28 11:52: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编者按:

  每年5月25日所在周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周。今年是《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实施的第一年。东北网、极光新闻于5月23日-29日推出“黑土丰龙江”系列报道,从数据图表、保护模式、动画解读等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黑龙江坚决保护好利用好黑土耕地,筑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东北网5月28日讯(记者 施晓东 王刚 宋巍 杨帆 陈显春)“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还让土地平整肥沃、沟渠相连、大路相通,便于机械化操作。”富锦市农业局工作人员张明刚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建设晒场、修道路,稿标准农田建设让曾经的“靠天收”“靠人收”,成为了过去式。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生产大省,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黑龙江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总抓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1年,全省总计投资12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1024.55万亩,连续3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亩均增产10%-20%,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573.5亿斤,比上年增产65.3亿斤,实现“十八连丰”,继续保持全国产粮第一大省地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高标准农田。

  提高粮食产能

  牢牢把握科技、绿色、质量和品牌的总要求,黑龙江坚持良田粮用,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8个方面建设任务,累计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9141.05万亩,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对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新增粮食产能180亿斤以上。

  集中连片建设

  统筹规划、连片治理、整乡整村规模推进,全省98%的县建设任务都过万亩,最大建设面积达20万亩以上。通过增产、增地、节水、节电、节肥、节药,推动良田、良法、良机、良种融合,形成了一批1万亩、5万亩和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推动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升级。

机械整地。

  耕地质量提升

  推动工程、农艺和生物措施综合施策,针对不同积温区、不同土壤类型,探索建立了符合我省实际的“龙江模式”“三江模式”,被国家列为东北黑土区主推技术模式。实行科学轮作制度,有力促进黑土耕地休养生息,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去年,全省完成新增测土配方施肥1000万亩,秸秆还田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65%和80%以上。

  据悉,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围绕贯彻落实意见,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设施建后管护工作的意见》,出台《关于规范黑龙江省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配套的规章制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市(地)粮食安全责任制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指标考核范围,对各地开展激励评价,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编辑:王傲 宋蔚)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