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日讯(记者 霍枭涵 唐继厚)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全省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有关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赵庆德介绍,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对市场主体和群众带来的不利影响,该行制定出台了“龙江信贷18条”、“龙江外汇10条”和专门针对保畅保通的政策6条,并随新政策出台进行完善,形成23项纾困解难政策措施。总体涵盖6大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赵庆德介绍情况。
一是着力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上半年力争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60亿元、再贴现120亿元。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末,按季度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环比净增额的2%给予激励。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向总部争取对黑龙江省信贷政策和资金倾斜。力争上半年新增贷款规模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全年贷款增长8%以上。
二是全面落实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小微企业、个人金融服务政策。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和地区的小微企业,鼓励金融机构阶段性实行更优惠利率,减免罚息,减轻困难企业负担。建立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困难行业融资需求白名单,明显提高贷款发放效率。指导银行积极为普惠小微企业提供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开发完善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等贷款产品,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交利息,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对于受困人群个人住房等贷款,合理调整还款计划。对于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以上,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超20%。
三是支持备春耕生产、重要农产品、煤炭产销等资金需求。做实做细备春耕金融服务,保障秋粮收购资金供应,开展重点种业企业专项融资对接,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增产。年末涉农贷款同比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对接煤炭安全生产建设、煤炭购买储备等项目,严禁对传统能源企业抽贷、断贷或制定信贷限制措施。
四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支持。指导银行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开展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金融系列推进活动,积极服务“百大项目”融资,全年对接企业数量3000家以上,年末工业贷款增速高于上年。加大对优质房地产项目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支持居民合理消费资金需求和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个人首套住房贷款利率降低到政策最低线4.25%。梳理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五是持续向市场主体和百姓减费让利。推动全省一般贷款利率稳中有降。降低商业银行支付系统手续费。指导银行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小额对公跨行转账汇款手续费和账户服务收费。“零延迟”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6月末前对小微企业存量留抵退税一次性全部退还。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的企业和个人、感染、隔离和参与疫情防控等群体,逾期贷款不作逾期征信报送。开展企业汇率风险中性宣传辅导,支持企业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打击假币犯罪和“征信修复”骗局,使人民群众免受损失。
六是着力推动市场主体知晓政策。利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大力宣传金融政策,公布热线电话,开展外汇纾难解困常态化行动,坚持“驻企金融联络员”制度,发挥金融志愿者作用,帮助社会公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形成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目前,各项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正在有序进行,成效逐步显现。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前4个月,金融机构共计为1992户中小微企业办理延期服务,为570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首贷支持。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3.7%,其中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增长39.1%。重点领域生产方面,前四个月,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名单中的1465家企业新发放贷款268.6亿元,为100.17万家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358.1亿元。4月末,农户贷款增长10.1%,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长17.1%。减费让利方面,4月份,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对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5方面已累计降费规模超1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55万户。金融基础服务方面,截至5月27日,全省各级国库共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7万户,金额164亿元;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退税98万笔,金额7.2亿元。
赵庆德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将继续加大政策措施的推进力度,密切与发改、工信、商务、科技、税务、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等部门合作,组织全省金融机构全力以赴做好金融助企纾困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为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