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绥芬河镇始终秉承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以“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牵引,从细小处入手,从急难处入手,坚持“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以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着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服务新环境。
做优社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
绥芬河镇党委立足职责定位,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抓手,为“转作风、提实效”提供强力支撑。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有序提高。制定了《绥芬河镇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绥芬河镇社区工作者工作职责》《绥芬河镇关于社区工作纪律管理办法(试行)》《绥芬河镇社区服务承诺工作制度》等8项社区工作管理办法及《绥芬河镇专职网格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做活治理,以小区网格为单位,切实强化社区向心力
为进一步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格,激活社区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11个社区管辖地域重新划分为116个网格。组织开展“网格专项大排查”,通过入户走访对住户基础信息进行登记核实、补充、更新,同时对网格内社情民意进行搜集,对环境卫生、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密切关注,及时做好登记、协调解决。抽调16名机关干部组成8个居民网格专项考核小组,检验社区网格工作的实施动态,多渠道、多维度督促网格工作落实情况。对低保户、特困家庭、高龄老人等七类特殊人群,分别建立人员台账,加密入户频次,提供日常帮扶,将网格员列为紧急联系人,确保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同时与市场局、民政局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双网融合机制,细化市场主体网格台账,发挥吹哨作用,把联系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打通优化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
做强服务,以便民高效为宗旨,助力提升居民幸福感
绥芬河镇以公共便民服务建设为突破口,一是服务方式“零距离”。完善服务窗口各项制度,制定独生子女证、残疾人补贴、社保、医保等15项业务流程图,通过“走流程”持续推进服务提质增效;在山城社区设立退役军人优待证专项服务申办点,截至目前已申请办理1169人。二是服务过程“零障碍”。针对因病、因残、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推出上门代办、网上申办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残疾证换证等业务;筑牢区域免疫屏障,派专车接送6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人接种疫苗,对100余户独居行动不便群体开展上门核酸检测。三是服务成果“暖人心”。以“居民所求、社区所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理念,尽其所能为群众提供服务。疫情期间,解决群众生活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联系辖区爱心企业为300余户贫困家庭捐赠了大米、白面、豆油等生活物资;开展助行、助医、康复、寻访关爱四项服务,为20户失能、半失能服务对象购买了护理床、拐杖、轮椅、智能监测设备等医疗器械29件,积极构建适老惠老、方便可及、应急有助、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下一步,绥芬河镇将以“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依托,以持续增强窗口服务意识、优化窗口工作作风、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导向,为办事群众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贴心的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