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奋斗者·正青春丨他在近60℃机车间为柴油机做“CT”
2022-07-29 14:24:10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7月23日13时30分,太阳炙烤着大地,室外温度达到34℃。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牡丹江机务段厂区内一派繁忙景象,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机车往来穿梭,远远望去,纵横阡陌的铁路线被地面升腾的热浪扭曲了视线。

  ▲电检测组职工王大辉对机车进行热成像检测(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在检修库门前,深红色的东风4D型0119机车的柴油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电检测组职工王大辉背着工具包登上机车,推开机械间的隔断门,一股令人窒息的热浪迎面扑来。在接近60℃高温的机车内部,王大辉依旧扣紧作业服、勒紧安全帽,从包中取出一把类似枪型的红外线热成像检测仪,一步一步地前进、一点一点地搜索,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显示屏上的红外线成像。检测仪射出的红光在各个部件间游动,他不时地扣动扳机,图像瞬间定格并被记录下来。

  这仿佛战争电影中侦察兵的一幕,却是王大辉每天工作的日常。

  高温天气不但让人感到难以承受,也是内燃机车的“天敌”。高温会导致机车因部件过热或油水温度过高等原因而发生故障。今年43岁的王大辉从事机车检测工作有4年时间,由于他工作认真仔细又刻苦钻研技术,很快成为了班组的技术骨干。每到这个季节,王大辉都会“全副武装”地登上机车,用红外热成像检测仪给机车的38个关键部位进行“CT”检测,判断机车内部是否潜藏故障隐患。

  ▲通过红外热成像可判断机车是否出现问题(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红外热成像是广泛应用于军事和医学等域的一项技术,是利用物体间温差所产生的肉眼看不见的热辐射,通过红外光谱测出各部温度并形成影像。他们把这项技术应用在了机车早期故障检查上面,通过部件表面温度的异常显示,来判断机车部件是否“发烧、发热”或有“中暑”迹象,对出现“病变”的部件及时进行更换。

  为了保证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这项工作必须在机车发动机满负荷状态下进行,由于机车部件在工作状态下温度都很高,特别是柴油机部件有的温度高达近300℃,王大辉必须穿着厚厚的作业服,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被烫伤。

  ▲王大辉在高温中进行作业(哈尔滨铁路局供图)

  在高温和巨大噪音的包围中,王大辉小心翼翼地贴着机车车体墙壁行走,避免碰到柴油机被烫伤。手中的红外热成像仪精准地扫描在各个部件的测温点上,电器元件、接触器、接线端子、水泵、轴承、散热单节,当仪器的扫描点指向柴油机废气总管时,显示温度达到了344℃。

  每个检测的部件王大辉都需要从不同角度拍下1-3张红外线成像图,回到班组后用专业软件分析比对,确保准确性。因此每完成一台机车的监测作业至少需要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王大辉从最初的汗如雨下,口罩被汗水浸透,到感觉不出自己在出汗,因为汗水还没有流下来就已经被烘干了。

  14时20分,王大辉结束作业,他拉开司机室门,顺着车梯下了机车。沐浴在34℃的阳光里,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神清气爽。

责任编辑:王聪